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唐颂>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
,然后不断反击。要说此时留在大营之内的三个兵团来说,柴嘉所部的韧性是最强的,在承受了安西回鹘骑兵十几万人的集群冲击之后还能够节节抵抗,维持住基本的阵线而不被冲散,而且在陌刀营冲进来之后,哈穆德的精力被分散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被冲散的部下一一收拢然后在部分编制已经混乱的情况下投入反击,足见这几年柴嘉在这方面的努力,这也是万毅放弃将西征军中战力最强的陌刀营放在这个位置的原因,陌刀营可能攻击性比起柴嘉所部要好,但是能够在防守反击和劣势的时候军队的韧性上面没有却没有柴嘉做得好。

而柴嘉所部调整过来之后也代表着万毅这边已经做好了围歼高昌回鹘所部的最后准备,陌刀营石坚那边在柴嘉这边顶住了哈穆德的对外扩张的劲头之后已经斜插进哈穆德最核心的区域,虽然这支部队在最初承受了最大程度的压力,但是陌刀营却顶住了这股压力并且配合外围的部队逐渐稳住了局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坚和拓跋思继两股合力之后让哈穆德越来越不看好这次战役,而且让他越来越心沉的是哈勒开战至今都不知所踪,自己后方已经被拓跋思继的骑兵军团围住了,看样子是凶多吉少。所以就在陌刀营再次组织兵力冲上来的时候哈穆德不再迟疑,将自己手中最精锐的三万人马快速集结起来朝着背后的方向进行决死冲击,准备突围。因为伊州外围联军大营那边不断传来的炮击声让哈穆德明白,甲木那边已经是出营准备救援自己,但是被天策军的另外一支军队给挡住了,如果自己能够冲出去那么至少和甲木合力之后能够打通一条生命通道,营救自己的部队。

可以说哈穆德此时的反应应该是最正确的,如果他能够凭借手中精锐骑兵的战力在拓跋思继的骑兵军团反应过来之后趁隙突出去那么只要他能够和甲木汇合那么高思继那边依靠第七兵团的五万人要想拦截住想走的骑兵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夜色之中,一旦军队开始彼此纠缠的话那么高思继只要和拓跋思继之间的联系脱节哈穆德的部下还真有可能被解救出来。

哈穆德这一次的决断可谓是相当的及时,这也成为后来万毅和高思继高看他一眼的原因所在,在后来对高昌回鹘的战役中,高思继竭尽全力将哈穆德生俘,这位后来投诚大唐的回鹘人在其后大唐在西域的经营过程中带着散落的回鹘将士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此时哈穆德的这一招显然让拓跋思继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三万精锐骑兵呼啸而去犹如疾风骤雨一般迅速穿过拓跋思继匆忙设置的防线,这一下让拓跋思继怒不可遏,煮熟的鸭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飞走了,而且这只鸭子还有可能破坏高思继那边的大事。所以拓跋思继根本没有顾及到其他,直接率军开始尾随攻击,死死的咬住了哈穆德的尾巴不放。

不过拓跋思继这样一来等于将原本合围的阵形撕开了一个口子,虽然石坚在明白拓跋思继的意图之后迅速调整部署,并且第一时间给万毅和柴嘉那边发信号,但是还是让好不容易见到希望的回鹘骑兵不顾一切的冲了上去。

“命令全军突击,给我压上去。”万毅第一时间明白拓跋思继为何此时放开包围圈当中的回鹘骑兵,虽然对于哈穆德此时选择突围而且还是朝着甲木和第七兵团所在地而去感到诧异,但是在拓跋思继冲上去之后万毅已经不再理会第七兵团那边的战场,转而开始集中精力围剿此时仍然在围在中间的回鹘人,吃掉回鹘人的大部成了石坚和柴嘉此时最大的目的。

而哈穆德趁着拓跋思继没有反应过来冲出包围圈之后一刻不停留率军纵马狂奔,在死亡的威胁之下这些回鹘骑兵的速度瞬间飙升一大截,几乎是风驰电掣一般直接冲进了此时已经纠缠在一起的第七兵团和甲木的安西回鹘骑兵。这股意外的部队一冲进来瞬间改变了战场之上的实力平衡,而甲木远远的见到哈穆德带人冲入战场之后也瞬间明白了战局的关键所在,所以也不再迟疑,直接命令自己的中军部队立即上前和哈穆德汇合然后掉头攻击天策军大营,自己率领剩下的部队且战且退,开始朝着大营而撤退。

这样一来回鹘人两部的举动因为是一起出动,甲木不惜以身犯险以自己为目标吸引高思继的眼光跟随自己而动,顺利的将哈穆德的踪迹给隐藏住了。只不过他这一举动却差点让自己倒在第七兵团的子弹之下。由于甲木在撤退的过程中不断吹响号角号召所有的回鹘骑兵迅速返回大营依托营寨进行坚守,所以他和他的亲卫队成了第七兵团所有人的眼中钉,几乎是下意识的前方的第七兵团士兵手中的步枪都一起冲着甲木所在的区域倾泻子弹。暴风骤雨一般的弹雨直接将甲木的亲卫队全部扫落马下,甲木自己也被一枚流弹击中肩膀,殷红的鲜血顺着甲胄留下来,剧烈的疼痛让甲木尚未来得及躲避,一枚炮弹在身边炸响,飞旋的弹片瞬间撕碎了甲木胯下的战马,让甲木的身形也紧接着倒地。

甲木和他的亲卫队被第七兵团集火射击让此时的回鹘骑兵一阵大乱,原本已经逐渐被收拢的骑兵再次被这阵急促的炮火打乱,加上主帅被击落马下生死不知,这样一来彻底败坏了回鹘人的军心,这些骑兵几乎是不假思索亡命的朝着大营而去,由于没有办法约束,无数的骑兵一起冲击营门瞬间将留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