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唐颂>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

在新的一年开始时,天策府将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新区的接收和管理上面,大量的基础官员从长安派出前往各指定地点接收各地政务,组建新的政府,先期抵达的玄影卫则迅速将手中已经提前侦查过符合天策府价值理念的人才汇总移交民政厅,在各地官员到位之后开始陆续拜访,部分当地人士则被推荐进入长安。【】

针对各地流民的问题,天策府民政部在驻军的配合下冒雪开展各地的驿道修整和城池修缮工作,坚持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收拢这些流民,并且分流落籍到汾河平原和幽州等平原地区,并且趁着农闲翻整,做好春耕准备。

“主公,上次联席会议的民族融合问题怎么说到一半就没有继续进行了?”在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各项安排和指导之后,民政部将幽并地区的大体事务理上了正规,各地百姓也开始恢复正常,在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下,甚至部分受战争影响不大的地区已经率先恢复如初。

在稳定人心之后,工商团体在慕容瀚海的率队之下进入幽州南部汾河平原,准备在易州等地开设一家更大规模的钢铁厂。而围绕着宇文家和慕容家为主导,集合了长安新贵三十多家组建的这家钢铁厂,整个易州城外几乎是几天之内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工厂,不断有技术工人拿着图纸开始架设厂房,从后方运来的机器设备也从宁州和长安等地出发,前往易州。

岑天时和李玄清好不容易从繁琐的政务当中暂时解脱出来,忽然想起来那天联席会议上的那个话题。

“忽然发现这个问题现在说起来似乎有点早了。至少要有两个必要条件才能够主动催动民族融合。”李玄清竖起两根手指道:“其一就是帝国已经建立并且拥有强横无比的吸引力,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碾压周边的其他部族;其次就是交通方式的彻底改变,才能够让融合以后的帝国不至于为将来埋下隐患,那些融合进来的部族也会被这种空前的交通方式彻底溶解在我们这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汉民族内部。”

“历来民族融合,其实除去其本身的文化信阳等变化以外,因为交通方式落后和当政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些部族其实还是集中居住在一起,其管理方式也一如既往的延续之前的首领酋长制度,这样如果汉民族帝国一旦式微,这些周边星罗棋布的小部族必然会趁势而起,成为我们的致命敌人。”熟识后世史籍的李玄清自然知道民族融合需要具备的条件,类似于后世那种民族融合其实也是倚靠空前绝后的国家机器来强制完成的。

“主公的意思是除了武力打压和思想教化之外还需要迁徙人口?”岑天时理了理李玄清话中的意思道:“将这种原本团结在某位族人身边的人口打散,融入我们汉人当中。”

“不仅仅是简单的迁徙,还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这些少数部族他们在政治上的晋升通道不能够堵死,对于非官方的管理需要打压,要直接建立官府的管理机构,绝对禁止之前的那种宗族、部落这种容易滋生问题的管理方式。这一点对于汉人内部也是一样。”李玄清道:“要从根本上瓦解这种趋势,引导所有人弱化内部的民族区别,把这种民族荣辱观转移到外部。”

“其实交通方式的更新换代是加速帝国内部人员、物资的流动速度和幅度,改变以前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面貌,让我们这个民族一直拥有走出去探索的动力。”李玄清其实一直对于中世纪以后特别是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各民族那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很羡慕。而自己所处的时代或许是中华民族最有进取和探索精神的时代了,所以这种精神无论如何不能丢还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岑天时对于李玄清的想法比较赞成,但是嘴里面却苦笑道:“圣人治国都是小国寡民的思想,怎么到了主公这反倒成了应该摒弃的糟粕呢。”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想如果坚持一成不变的话,那么最终淘汰的是我们自己。”李玄清也是有感而发,笑道:“民政部不妨从党项和沙陀两个部族开始。我看党项在这一点上做的就很好啊。很多党项人开始往东迁徙,准备落户东部地区从事工商业了。”

岑天时点点头道:“民政厅反应这件事还是大祭司出面的,说是族内有一批年轻人想出去打拼,不愿意守着手中的牛羊过日子。”

“拓跋思谏应该对族内有所交代,几个部族的首领今年全部将组内的政务移交给当地的官府,不再参与组内的事情,专心和丰厚他们组建了一个商团,听说做的还不错。”岑天时笑道。

“现在反倒是最难的就是沙陀人。虽然安休休已经转任文职,但是咱们之前和沙陀人打的太狠了,这些普通的族人对于咱们的敌意还是很大的。”岑天时不太看好沙陀人。

“其实也好办,一视同仁,移风易俗而已。马上东部地区就进行经济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时候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加速这种融合。”李玄清却不以为意,继续道:“总参那边已经开始着手新一轮的部队整编,这一次准备将各族士兵打散进行混编,这样军队的隐患就可以渐渐消除。”

“看主公的意思是打算暂时歇业关门不打仗了?”岑天时听到军队在进行混编改革笑道。

“岑先生,不是不打仗,而是估计要打打仗了。”岑天时刚刚说完,长庆宫的门被从外向内推开,徐天翔、胡小四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