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会

大宋主要的进兵方向便是山海关,这里是攻伐辽东的最好支点,上四军乘坐马车赶来,为了提高运兵能力,大宋如今的运兵全部依赖马车进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水泥铸就的公路和马车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大宋最强劲的运兵通道,数万士兵只需要一千辆马车,一天只需要三次半个时辰的停留便能从北京城赶到山海关!

这样的运输能力高的吓人,整个大宋的资源都在往山海关集结,这里成为了最为坚固的关城,大宋的进攻方向很明显,以山海关为后方,一路向北。

润州的海阳城,迁州的迁民县城,来州的来宾城,海滨城,兴城,永和,安昌,锦州城等等,这些城池都是辽人的沿海城池,东面便是辽海,一路向北之下,还能得到水师舰队的援助。

赵祯只需要把战略方向说清楚便好,之路如何去打,怎样去打,便是身为枢密使狄青的问题了,现在只要他狄汉臣参与其中,一般便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战略上以赵祯为主,战术上以狄青为主,这便是大宋的用兵之道,赵祯绝不会过多的去插手其中。

这场战争的主要节点便在辽朝的东京辽阳府,大宋在出兵辽朝北伐的同时,黑水都督府以及黑水军也会南下,两军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

但这还不算完,大宋的登州水师舰队也会参与其中,分兵两路,一路掩护从山海关出北伐禁军,另一路直接从海上向辽阳府的咽喉所在,耀州,辰州进攻。

赵祯看到这份详细的用兵计划非常的满意,兵分三路,而且陆上海上都有,这也算是多元化的军事打击,几乎把大宋现有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这份进攻方案极为妥帖。

勤政殿中非常安静,赵祯取笔在奏疏之上用朱批批阅,一个“可”字便是对枢密院上下最好的肯定,作为一个帝王知人善用是必须的。

三才小心的接过这份奏疏,两府奏疏在官家批阅过后都要第一时间传递回去,让两府相公明白官家的态度,而眼前的这份奏疏需要快马传递至枢密院。

赵祯看的奏疏不光有枢密院的,还有中书省以及三司的各种奏疏,一场战争的开始也意味着大宋的所有衙门都要高效的运行,无数的奏疏如雪片一般传来。

对军中司马的任命,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对辽朝的态度,甚至对辽朝的谴责檄文等等都要由中书省负责,而三司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一旦涉及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三司便是首当其冲的要害衙门,后勤保障完全由三司承担,一丝一毫也不可怠慢。

包拯这段时间基本没有回家的可能,都是和三司上下的官员住在公衙之中,连夜指挥军粮,军械的调度,以及车马的配给。

对于大宋来说,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家底,单单是北平府的出兵便达到了三十万人,其中上四军便占了二十万人,背嵬军八万人,踏bái jūn两万人,以及杂七杂八的民夫劳役,总人数不下五十万!

对于大宋来说,推进的速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补给的速度,后勤的速度,若是后勤补给跟不上,无论前军突进百里还是千里都是无用的。

大宋对辽东的开发已经从百姓的身上搞过一次债券投资,这次打通与辽东之间的路上通道,自然无法再向百姓集资,但有人却能出钱……

比如已经给钱的宗室商贾以及将门商贾,他们的破财免灾也出使民间商贾有样学样。

这是个封建社会,别忘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赵祯的一道旨意比什么都重要,既然宗室和将门的商贾出钱了,那作为最庞大资本,又是促使这次大宋北伐的民间资本岂能躲得掉?

赵祯从勤政殿的御案之后起身,舒了个大大的懒腰,望着三才目光炯炯的说道:“走,和朕一起去打土豪!”

三才哪里知晓什么叫打土豪,不过他瞧见官家的模样却有些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感觉,显然又是有些人要倒霉了,被官家这样“看重”不死也要脱层皮。

民间商贾对于这次北伐辽东,是积极支持的,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却是官家的亲自召见,召见的人便是一众商贾亲自推举出来的商会会长王实。

所谓的商会会长并非是按照家资多少来的推举的,而是按照能力高低,这王实不单单是经营生意经营的好,而且还有很高的眼光,早在大宋工厂兴起的时候便断言:“天下之利,后皆出工厂矣!”

商会的其他几位元老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各个手段了得,其中还有几人曾经在蔡记和碧雅轩中担当要职之人!

可以说民间商贾组成的商会聚集了大宋相当多的人才,这些人不一定是自己有商号或家资,其中不少人如同王实一般乃是商号的大掌柜,就如同蔡记的大掌柜蔡伯俙。

商会的运营模式靠的是商贾缴纳年费,收费标准也是很奇怪,并非所有商贾都要缴纳,小商小贩完全不用缴纳一文钱,而普通的商贾所缴纳的费用也是少之又少,剩下的便是和富商巨贾自愿捐赠。

这商会没有名字,只有简单的商会二字,可分量却不轻,之前还有一些自发组建的商会,比如徽州商会,庆州商会,永顺商会等,都被它合并或是打击的消失了,最后只留下一个商会二字。

而商会的作用便是帮助大家综合利益,俗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商场如同战场,而商会便是各方角力,妥协的地方。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