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已经在京城生活了大半年的光景,杜四娘还是有些不太习惯。这里,就是人人为之向往的京城,众人趋之若鹜,然要杜四娘说这里其实也没什么好的,规矩多,人也多,一点不自由,便是说话做事,都得小心谨慎,唯恐哪里出了差

错,被人笑话。姐夫陆湛听闻很得当今圣上看重,也因着这样,他们一家子当初才会跟着搬到京城里,阿姐本想让他们搬过去住一起,爹娘却拒绝了,阿姐又另外给他们买了一栋二进的

宅子,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这样的一栋宅子也花了不少银钱。哥哥已经成了亲,正在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恩科考试,嫂子进门之后,很是贤惠,对爹娘极好,对她也是特别的有耐心。嫂子懂得许多道理和规矩,在规矩礼仪这方面比阿

姐懂的更多,也多亏嫂子的提点,到了京城之后她才没有闹出笑话。只是,如今的生活虽然衣食无忧,甚至过上了她以前从来不敢想的富贵生活,可在杜四娘内心深处,还是更喜欢以前的生活,虽然日子清贫,可一家人都过得很幸福。现

在到了京城,忧愁的事情反倒多了。嫂子说她现在已经是大姑娘了,出门在外就得像个大家闺秀,不能在像小时候一样随着性子来。走路该怎么走,坐姿如何,用餐的礼仪又是什么,都有一套标准。这让杜

四娘一度想逃回原来的地方,她一点都不想待在京城。可这些,都还不是杜四娘最烦恼的事情,要说最让她烦心的,就是自己的亲事儿了,现如今她已经满了十九岁,却还未许人家,娘已经着急得不行,恨不得有个男人来提

亲就把她嫁出去。她不过才十九岁,怎么就成了老姑娘了?也就是这两年天下才太平下来,因着前些年的战乱,如她一般大的姑娘都被耽搁下来,不都成亲晚,而一些平穷人家的女儿,要

么嫁了老男人,要么就有个小丈夫。

杜四娘很庆幸自己没有遇见那样的遭遇,她也很感谢阿姐这几年对她的维护,若非阿姐当初不让娘草草将她婚事儿定下,哪儿有现在的安逸日子?

要让她嫁个老男人,或者配个小丈夫,她才不愿意呢,真要这样,她宁肯一辈子都不嫁人,就在家里当老姑娘算了,哥哥嫂嫂总不可能不管她。

只是,因着她的事情,前些日子娘和阿姐吵了起来,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隔壁对门的张婶子想替她侄儿做媒,上门求娶她,娘一听对方年纪不过二十五岁,又没娶妻,再加上张嫂子说她侄儿是个读书人,又是如何如何的好,娘就有些意动。连对方长什么模样,人品如何她娘竟然都没去考虑,只看对方家境不错,就想答应,还好嫂子在旁边瞧着不太对劲,插了个嘴,既没完全反驳娘的意思,也没让隔壁的张

嫂子为难。随即嫂子立刻差人去找了阿姐说这事儿,不过隔日的功夫,阿姐一脸怒容的过来。

正巧隔壁那张嫂子也在,拉着母亲的手一直说好话,希望能让杨氏答应。在四娘的记忆中,阿姐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当初就说姐夫,也是她自己先去城里看过了才松口答应的,后来姐夫走后,阿姐一个人撑起家,那些年外人看着他们家日子

过得好,却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对阿姐,四娘打从心底佩服她。

阿姐一来,一点不留情面的直接驳了这事儿,那张婶子一张脸涨得红红白白,继而恼羞成怒,说他们杜家有本事就一直养个老姑娘在家!他们杜家因着是外来户,一直以来娘都希望能和周围的人处好关系,这一下子被阿姐驳了面子,再加上年纪大了,在许多事情上开始认死理,顿时生气了,和阿姐吵了起

来。

说了许多重话,还让阿姐以后不要再插手杜家的事情,甚至还说就是因为她一直插手,才让自己成了老姑娘。

四娘从没想到,娘撒泼不讲理起来,竟然也是个犯浑的人。阿姐被她数落,强忍着眼里的泪意,等她说完了才将自己的来意讲明。原来隔壁张家婶子的侄儿是个酒囊饭袋不说,家中通房侍妾成群,虽还未娶正妻,庶子庶女都已经有了,一家子虽然是有钱,可内宅乌烟瘴气,龌蹉着呢,门当户对的人

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到这样的家风不正的人家。阿姐说不能看着她入火坑,就算是娘不认她这女儿,她也要回绝了!

叹了口气,四娘揉了揉眉心,自那日闹得不欢而散之后,阿姐这些日子都没来,也不知怎么样了。杜四娘换了一身衣裳,带着两个小丫头先去了主院,她娘杨氏正在屋里敲木鱼,到了京城之后,娘渐渐的家喜欢上理佛了,几个月前,姐夫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座白玉

观音相送来,她娘满心欢喜,甚至特意弄了一间屋子供奉着。

等了一会儿,听见里头敲木鱼的声音停下来,四娘才推开门,“娘……”

杨氏如今俨然就是个富家老太太,只不过早年太过辛苦,即便现在不用再为了生计操劳,她的脸上和手上还是带着岁月的痕迹,头发也都已经花白了大半。

“娘……”杜四娘走过来,挨着娘亲坐下,低声道:“娘,都是因为我的事儿,让你和阿姐吵架。可阿姐也是为了我好,娘就不要在生她气了,好不好?”杨氏看着自己的小女儿,伸手将她脸颊边的一丝头发撸在脑后,“四娘,这一晃眼,你都这么大了,娘还记得你刚生下来的时候,那么小小的一个,你阿姐一直在屋外守着,听


状态提示:番外 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