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乱扯西游释厄传>第十二回 土木堡兵败 正统帝北俘
图逃回大明和一番遭遇了,具体内容史载几乎没有,谁敢记录下来啊?尽管如此,镇元大仙对待猴儿的态度很奇怪,虽然极度愤怒,但是始终礼遇有加。甚至在书中第二十六回,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大仙道,“不争竞,我肯善自饶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颗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这里要注意看的,镇元大仙果然地位不低,绝对的高级神仙,他知道的太多了。和孙悟空俩个人唱哑谜戏呢,别人听不懂的。大仙一说你那佛祖,悟空便说,早说这话呀。两个人都心里清楚的,大仙知道如来是悟空的真正师傅;悟空现在也不用隐瞒大仙了。

猴儿说,你解了我师父。这句话一语双关,外人听了是让大仙给唐僧松绑;大仙听了却是,你解了我真正的师父就是我那佛祖的秘密啊。镇元大仙此时大喜过望,这猴儿可不傻,孺子可教,既然咱俩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若八拜结交成兄弟。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不是牵强附会啊?我们来分析,镇元大仙是和观音勉强平级的,比如来要低一个档次,比唐僧-金蝉子略微高那么一丁点儿。凭什么自降身份,矮了一辈儿,上杆子和唐僧的徒弟孙悟空结拜呢?就为了一颗人参果树?比较高级的神仙活个亿年不在话下,真正高级的神仙对人参果不屑一顾,蟠桃都吃不清,年年都能吃上的。一般的神仙虽然吃不上好玩意儿,但可以精气神修炼也能长生的,就是麻烦点呗。因此,唯有上面所说的揣测,才是合理的解释。

佛家为什么要让唐僧吃草还丹,然后让人大肆宣扬呢?以前呢,像那个虎先锋,光知道吃肉能填饱肚子就行,后来给灭了,地盘被接收了。佛家一看,此次收益还行,就动了心思,在这个方面多做点文章,让更多的妖怪主动出来,好接收更多的地盘。

因为唐僧吃了人参果,再吃老和尚就能够长生啊,所以很多妖怪就知道了,这个所谓的谣言必然是佛家的暗示之下,让福禄寿星给传出去了。这样一来,妖怪的劲头足了,就乖乖地不再猫着了,纷纷冒头了。才能给逐一灭掉,抢了他们的地盘。而且道佛两家,还能根据这个派出各自的人马,以吃唐僧肉的名义,用各种手段顺利侵入其他妖怪地域甚至凡人的国度,令人触目心惊啊。

那这人参果的药性被唐僧吸收了,吃了唐僧还管用不?肯定能,别说这长生药性了,就连太上老君的金丹都能回收再利用的。太上老君不是将悟空给弄到八卦炉中,给烧了四十九天么,就是为了给鼓捣回来金丹的。这到底有没有妖怪相信啊,肯定大大有的是。就连唐朝的韩愈,前面也提到了,他就深信不疑啊,才喂金丹给小鸡,长大后吃鸡肉的,认为这样还能够消除药的不良副作用。

镇元大仙为了人参果树,不惜和孙悟空结拜为兄弟。这里面大大可疑,还有就是俩人真结拜了,但后来镇元大仙却再也不露面了。

要想分析具体原因,需要往前翻历史。

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1234年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9年灭宋。真正划时代意义的却是元顺帝时期,于1345年相继修成《辽史》、《金史》、《宋史》,意味着蒙古族官方婉转承认延续了先朝,汉族虽然对蒙古人修《辽史》、《金史》有意见,但也无法有效反驳,因为三史是“捆绑”关系。此后汉族便相应认同大元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以及蒙古族的领导地位,即真正奉元朝为当时中国的正统。过程是曲折的,儒家(是当时中国的各民族儒家)之功劳不容抹杀。

因此,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对元朝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正如老朱所说,如果不是当年江南欠收、元廷赈济失当,自己也不会去造反。其实明太祖说话还是婉转的,他不但有民族强烈自尊心,也顺应了当时形势,以恢复中华为己任。那么洪武皇帝在北伐中原的说辞,和登基后的言论相比,几乎截然相反。周围环境的变化,朱元璋也精准的“与时俱进”,其实都为了自己的武功和文治罢了。

朱元璋的眼光睿智长远,其民族政策比忽必烈还要更胜一筹。对于铁木真么,“弯弓射大雕”才是其的擅长,也堪称举世无敌罢。中国曾经所有的皇帝,在这一点上都和成吉思汗比不了,即使汉武帝也在其面前低了一头的。)

1368年老朱攻克元大都,1388年北元开始陷入分裂成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其中兀良哈在1389年便归顺了明朝,且被分别设立为朵颜三卫,划入大明领土之内。

三卫在靖难之役中大放异彩,帮助燕王夺得建文帝江山。在1402年蒙古分裂,鞑靼和瓦剌成了仇人,互相攻伐不止。永乐七年五月,朱棣授“瓦剌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标志着瓦剌已经在名义上承认大明宗主国地位;永乐十一年七月,封鞑靼太师阿鲁台为和宁王,然鞑靼的大汗不肯归顺明朝(直到隆庆五年三月封俺答为顺义王,标志着鞑靼也正


状态提示:第十二回 土木堡兵败 正统帝北俘--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