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乱扯西游释厄传>第七十回 朱元璋转圣 须菩提成佛
0年,刘基(刘伯温)投在朱元璋门下。

1361年,朱元璋称吴国公。

1363年,朱元璋灭陈友谅(陈友谅最早是徐寿辉的部下的部下,后来最终夺取了徐寿辉的势力)。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为了区分和张士诚的吴王,分别作为“西吴”和“东吴”。

1367年,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张士诚在江南部分百姓的口碑里甚至要超过老朱的,因此老吴就将张士诚给映射了二郎神,在书里和孙悟空先争斗,最后把酒论弟兄)。

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西游记里面的崩芭、马流估计就是映射了二人的),率领大军25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要将元朝的蒙古人彻底赶出中原。朱元璋北伐部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进兵大都,不战而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同时,任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取福建;杨璟、周德兴、张彬取广西。

同年,方国珍投降。

1368年朱元璋建国号大明,建都南京。立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同年,明军攻克大都,标志着元朝灭亡。

在这年三月朱元璋命翰林学士朱升修《女诫》。“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观察历代宫闱,政由内出,无不酿成祸乱。内嬖惑人甚于鸩毒。唯有明之主,能防患于未然,昏庸之主,莫不为其惑”。

没过几天,朱元璋在奉天门与刘基论兵事。老朱言道,“克敌在兵,而制兵在将。兵无节制则将不任,任将非人则兵必败。两军相决死生成败之际,有精兵不如有良将。”刘基拍马屁道,“每见陛下筹划帷幄,未见得制胜,而能摧锋破敌,动若神明。才知任将在陛下。若将帅之利,不若是陛下妙算。陛下常不拘古法而取利,难能可贵。”朱元璋继续说道,“所谓兵,即谋。因敌制胜,切实出发,岂能泥于古法!朕尝亲当矢石,观战阵之事。开阉奇正,顷刻变化,犹风云无常,无暇虑古法,随机应变耳。”

又过了一个月,朱元璋警戒宦官,莫言及国事军事。只可使其供洒扫,给使令、传命令而已,绝不能令其预政典兵。汉、唐之祸,虽说是宦官之罪,但实在是君主宠信的结果。若使宦官不得预政、典兵,他们想为祸乱,也无隙可乘。

四个月后,老朱大谈用人之道,“用人之道,因材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小大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人也是如此。有大器而乏小能,或有小能,不足以当大事。如何授官任用,关键在于审察其宜。又如骅骝之材,能历险致远,若使攫兔,不如韩卢;铅刀之割,能破朽腐,若解全牛,必资利刃,因此,国家用人,当各因其材,不可一律。否则,人材不得尽其用,而朝廷有乏人之患”。

年底,朱元璋劝诫功臣要居安思危,“起布衣,历战阵,十五六年,才得成功。朕今为天子,尔亦任荣显、居富贵,其中甘苦,各有体会。当四方豪杰并起,互相攻夺。朕提孤军应敌,屡陷危难,但我在每次出战之时,皆告诫将士勿妄杀,勿毁民居,此心简在上帝,才有今日。需思之,旧元之将帅,轻裘肥马,气焰赫赫。君臣不思祖宗创业之难,骄淫奢侈,只顾一身逸乐,不思生民疾苦。一旦天更其运,不但不能保其富贵,遂致丧身灭名。今天运历数在朕,何敢骄怠!常恐政事废缺,日慎一日。除犒赏将士、宴百官,享劳外使,未曾设宴为乐。尔亦须勤身守法,勿忘贫贱之时,勿为骄奢淫佚之事。这样便可身常荣,家常裕”。

大家知道,朱元璋后来大杀功臣,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老朱曾经给他们点过醒的。

朱元璋格外重视子女教育,专门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藏之其中,又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

1369年,朱元璋在鸡笼山设立功臣庙。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同年常遇春胜利回师途中病死(1330-1369年)。遇春字伯仁,安微怀远人,追封开平王。

令中书省臣编撰《祖训录》,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该录于1375年完成。

老朱重视全国文化教育,“为学之道,志不可满,量不可惬,意不可矜。志满则盈,量惬则骄,意矜则小。盈则损,骄则惰,小则卑陋。所以,圣人之学,以天为准;贤人之学,以圣为则。若局于小而苟于凡,岂能充广其学!”下诏命郡县并建学校。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生员四十人,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生员三十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师生月廪食米每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学官月俸,多少不等。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1370年,大封功臣,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郑国公等“


状态提示:第七十回 朱元璋转圣 须菩提成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