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801章 艰难的抉择

“霞飞将军,不得不说,你的表现让我们很失望,除了在战争前期,你成功的挡住了德军的攻势之后,剩下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对的!你将法兰西王国最精锐也是最重要的装甲部队集中在中线,却损失惨重。”

“并且使得北线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应对德国人的攻势。然后你又从原本巩固的南线抽调部队参加所谓的反击作战,但是现在,中路的反击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让对手顺势得以继续深入!而现在,最糟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德国人的铁蹄已经穿过了南线的防御,这意味着更多的领土沦陷。那么好了,告诉我,霞飞将军,这些错误应该由谁来负责?”法国总理约瑟夫.卡约亲自来到法军最高统帅部,来对霞飞进行质询。

“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我自然会承担这次战败的全部责任。如果您可以找到一个可以替代我的人,那么我现在就可以移交权利,而如果您找不到,而且对我依然有那么一丁点的信任的话,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霞飞面色平静的说道。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所谓的名将和庸人有的时候差距并不那么明显,犯一点错误,或者对形势的估计出现一丁点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而这一次,霞飞唯一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德国人的力量和战略方向。

他原本以为德国北线的两个集团军群会继续向巴黎方向挺进,毕竟占领一个欧洲强国的首都对于德国人的吸引力太大了,甚至就连霞飞都不能保证如果战斗真的在巴黎市内打响的话,法国人的意志会如何?所以他专门给对手设计了一道铜墙铁壁般的防线,等着对方撞上去。然后自己抽调机动兵力在德国人脆弱的中线展开一场反击。

但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德国人在北线只是尝试了一下就放弃了,然后在留下足够的兵力进行防御后,悍然挥师南下!而且一直在南线蛰伏的德国第四集团军群也在同一时刻发动了进攻!在野战情况下,法国陆军在中线败北,而南线的防线也因为兵力不足而摇摇欲坠。

“说说你的意见。”约瑟夫总理说道。

“南线部队立即后撤!至少凡尔登地区的部队要迅速撤离,德国人中路推进速度很快,他们一旦和南线部队完成汇合之后,整个凡尔赛将成为一个孤岛,留在那里的军队和炮兵也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围困都可以让守军崩溃!既然我们注定守不住这些地方,那为何还要流更多的血呢?”霞飞说道。

“如果我们的军队蹲守在坚固的防线里都挡不住德国人的进攻的话,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在旷野上建立一条可以阻止德国人进攻的防线呢?”约瑟夫十分不解的说道。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可以讨论的,因为我们的要塞区注定守不住,德国人很快就会绕到凡尔等要塞的背面,这个要塞已经失去了作用。相对于要塞和军火损失,我们的人员同样是十分宝贵的,整个法兰西只有4000万人口,而德国有7000多万的人口!如果我们想要让战争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就必须让这些小伙子们出来。”

“我们可以把撤出来的部队集中在贝尔福一代,这样的话,贝尔福等地区至少是稳固的。部队不用后撤多少,却可以极大的缩短战线。”身为总参谋长的贝当这个时候再一次站到了霞飞一边。他对现在的情况也十分的不满,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用一个要塞区的沦陷换取十几万大军的生还。

“相信我,总理阁下,我们今后完全可以收回这些地方,我们的俄国盟友已经在加利西亚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果德国人还不回援的话,那么俄国人今年的新年恐怕就可以在维也纳的霍夫曼王宫过了。而在德国军团回去之后,我们就有可以发动反击,然后重新夺回阵地!”贝当说道。

“呵呵,这个时候我们居然还要依靠俄国人,就在2个月前,我们可以拍着胸脯对俄国人保证西线没问题的。但是现在……。”约瑟夫不由的苦笑道。这个落差实在是有些大啊。

“这一次打破战场平衡的是巴伐利亚军团,因为他们的到来,西线德军的装甲力量和空军至少增加了四成以上。机动能力也增加了至少3成!作为一个面积不过7万多平方公里的王国,我认为巴伐利亚的军事力量至少占了德国军事力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而如果这支力量去了东线,那么英法两国在西线是占优势的!”贝当看着犹豫的约瑟夫,又加了一把火!

“似乎说的有些道理啊。”约瑟夫点点头。他又给西线的英法联军找到了开脱的理由,德国人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了西线,东线的俄国人显然没有尽到牵制德军的义务啊。这样的失败是有情可原的。而德国人这样的胜利也是无法复制的,除非俄国人被彻底干掉……。而约瑟夫并不认为当年让整个欧洲都臣服于脚下的拿破仑大帝多做不到的事情德国人可以做到。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开始行动吧,北线的德军不会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了,我会从北线抽调部分兵力用于稳固战线,凡尔登附近地区的部队从要塞群撤离。然后我们在圣迪济耶、米尔库一代重新建立防线。”霞飞下达了他作为法军总司令的最后一道命令!

而伴随着这倒命令的下达,由德国发起的圣天使之剑作战计划也终于到了


状态提示:第801章 艰难的抉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