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九百一十四章 两方反应
今元奇在大举对外扩张,需要源源不断的进行移民,尤其是汉人!如果陕甘的汉人出现大规模的伤亡,你们说,会是什么结果?”

听的这番话,一众人不由的面面相觑,肃顺确实是杀红眼了,就是想制止也制止不住,他们也没人敢保证,一旦乱起来之后还能掌控局面,回民毕竟不是军队,不可能令行禁止。

元奇大规模移民也是事实,这些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的向西北移民,如果陕甘的汉人出现大规模的伤亡,元奇岂能不迁怒回民?

想想元奇对外的狠辣,处理天津教案的严酷,似乎灭绝陕甘回民也不是没有可能,所有人都不寒而栗,房间里顿时一片安静。

半晌,才有人怯怯的道:“就这么放弃了?”

“换个方式!”马寿清沉声道:“公开指责肃州回民违背教义,滥杀无辜,呼吁所有回民保持冷静,采取正当的温和的手段争取应得的权益。我们不奢望象佛教那样受到尊崇,也不应该受到歧视排斥和打压,既然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也应该平等。”

王嘉鹏轻声道:“马阿訇,这样做,我们会不会受到其他教派的歧视和排斥?”

“为了教门的昌盛,一时的忍辱负重又算得了什么?”马寿清沉声道:“一旦能够争取到在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议员席位,回民的地位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甘肃省,宁夏府,灵州,金积堡。

天方教新教第五代教主,总大阿訇,马化龙面色阴沉的站在金积堡高大厚实的寨墙上眺望着肃州方向,他着实没料想到肃州回乱不过短短三日就已震动朝野,而且朝廷和元奇的反应如此迅速。

马化龙出身于宗教世家,从曾祖七阿訇至他,都是灵州著名阿訇,祖父马达天又是马明心的学生,其家族一直承袭马明心的新教道统。

精通阿文、波斯文、中文,而且酷爱武术,堪称文武双全的马化龙四十岁时执掌教门,成为第五代教主,总大阿訇,除了这个身份,他还是灵州有名的回绅,为了方便与官府往来,还捐了一个千总的虚衔。

执掌教门二十年,他勤恳经商,兴办教肓,积极培养各种人才,不仅在灵州宁夏开拓了人脉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教中更是人才济济,使得新教在他手中得以再次发扬光大,达到一个鼎盛的局面。

肃州回民暴动,攻陷肃州,他一直密切关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陕甘的兵力有多空虚,不过,朝廷的反应着实是太快了,不仅是反应快,而且是高度重视,这让他十分的意外,也十分的沮丧!

他深切的感受到,时代不一样了,有线电报的联通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原本偏僻的甘肃变的不再偏僻闭塞!

虽然教门兴盛,他本身又是灵州有名的士绅,但因为朝廷和地方官员对天方教尤其是新教的打压和防范,他成为被严重排斥的对象,连咨议局议员也没捞到一个,甘肃的咨议局议员压根就没经过推选,是地方官员直接制定的。

眼界开阔的他十分清楚,要想进一步发展教门,就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清廷从乾隆以来就一直对新教实行高压政策,他寄希望于推行宪政能够改变这一不利的局面,不过,连咨议局议员都混不上,让他有些沮丧。

“十三太爷——。”大阿訇杨怀真快步迎了上来,递上一份电报,“有迹象表明,元奇从江宁和徐州调动兵马开赴西安。看来,对于肃州之乱,元奇和朝廷不是一般的重视。”

看过电报,马化龙哂笑道:“陕甘兵力空虚,回民众多,他们这是担心回乱象太平天国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杨怀真试探着道:“以十三太爷的威望,振臂一呼,必然是万众响应,甭说灵州,就是宁夏府也是指日可下。”

瞥了他一眼,马化龙语气淡淡的道:“元奇新军、八旗新军相继出兵,肃州那群蠢货蹦跶不了几天,我现在只希望能够不被牵连就该烧高香了。”

“牵连?”杨怀真迟疑着道:“朝廷总不至于牵连整个陕甘的回民罢?”

“肃州城杀的血流成河,朝廷和元奇对于天方教的情况又不熟悉,很难说不会被牵连。”马化龙幽幽的道:“况且咱们新教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重点打压的对象。”

“那怎么办?”杨怀真迟疑着道:“先下手为强?”

“看看罢。”马化龙长吁了口气,“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铤而走险,不论是八旗新军还是元奇新军,都不是陕甘的八旗绿营能比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顿了顿,他吩咐道:“传令下去,教内子弟这段时间务必循规蹈矩。另外,准备几匹快马,我要去宁夏府城。”

这节骨眼上去府城做什么?杨怀真迟疑了下才道:“十三太爷,府城县城如今都是城门紧闭,防范严密.......。”

“没关系。我只身入城。”马化龙沉声道:“肃州回乱,咱们可以主动请缨平乱,再不济也要捐点钱粮表明态度,一则避免被牵连,再则,朝廷和元奇如此重视回乱,我觉的对于咱们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机会?什么机会?杨怀真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马化龙也没解释的意思,快步下了寨墙,他不仅想去府城,若是有机会,还打算去兰州碰碰运气。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朗声禀报道:“大掌柜,陕西巡抚穆图善来电,据西安知府奏报,天方教渭城大阿訇马


状态提示:第九百一十四章 两方反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