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金玉仙缘>王重阳、丘处机、全真教
有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也有全真教教义所蕴涵着一些令人信服的合理成分。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王重阳饱读诗书,善于随机施教。出口成章。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正统道藏》。

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有关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件事,一是王重阳准确的预知自己的寿命。二是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王重阳五十三岁时,就题过一首诗:“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诚搜刷”。就预测到自己的大限为五十八岁。金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西归。客居汴梁(今河南开封,金人称“南京”),已知不永,与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这一天,作《竹杖歌》诗一首示于四弟子,诗曰:“一条竹杖名无著,节节生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不摇不动自闲闲,应扬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有谁堪可教谁托。昨霄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进银丝索。攒眉露目振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灼。明艳挑来固然乐,白云不负红霞约”。马丹阳等四人听了师傅的《竹杖歌》后,悲泣不己。丹阳曰:“人道区区,尚无所得,吾师弃我,遑遑可归?”王重阳说:“丹阳己得到,长真己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领管之。吾今赴师真之约耳!”

寓居磁器王氏的旅馆中。王氏对他不礼貌,又毁谤他。王重阳不以为然地预言道:“吾居之地,他日当令子孙卜筑于此。”王氏等凡俗人等不信,认为王重阳在发狂言。六十四年后,栖云真人王志谨挈其徒落脚于此,一座壮丽的殿宇,出现在原址上,后名重阳宫,又名朝元宫,最后定名为延庆观,至今犹存。

关于王重阳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也有两个出处,一是其在王重阳在刘蒋村烧掉茅庵时,且歌且舞,其歌词之意就是要到“东海投谭捉马”去,二是王重阳东出潼关,沿路乞讨,途经洛阳,观瞻翠云峰上的“敕建上清宫”时,在上清宫大殿侧壁上《题上清宫》诗一首中写到:“丘谭王风捉马刘,昆嵛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王重阳的这首上清宫题壁诗,不是即景抒情,也不是谈道论法,而是把自己这次出行山东传道,所招收的弟子的大姓提前公之于众,真是玄中之玄,奇中之奇!在此之前,王重阳从未去过山东,也不像现在有电话、qq、msn可以预约,有高速交通工具可以乘坐。也没有人和他联系过,在以后的传道过程中,又怎么一定是“丘、谭、马、刘”同时成了他的弟子呢?然而两年之后,现实验证了王重阳上清宫题诗的结论是千真万确的。

这确实是一个谜,后人也有欲证其伪的。但总是在一番求证之后不由得叹服。王重阳预知未来的能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史料记载: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二、全真教的仙道理论

王重阳能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出了一方天地。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原因,除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其自成体系的全真教教义,也是受之者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独特的三教合一理论

尽管魏晋以来就有“老子过函谷关化胡”传说,更有《老子化胡经》传世以及“三教出一门”学说的形成,但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力倡三教合一则是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一大特点,道教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则为道教全真教派的必修经典。当年他在“活死人墓”四角各种植一棵海棠树,就言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出一门”、“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等等。他认为儒主“理”,佛主“性”、道主“命”。要人们忘情去欲,才能“心虚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达到“三教圆融”的全真境界。

2、道教的平民化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尽管道教有许多教派流行,但都是以炼外丹为主,服食金丹以求ròu_tǐ飞升,霞举成仙为目的丹鼎类修行方式。丹鼎教派把选择门徒、传授丹经、烧炼金丹等活动搞得非常神秘和复杂。再加上团汞炼丹这种修炼得有相当的经济条件做后盾。所以在全真道之前的道教只能是一种上层宗教,贵族宗教。而王重


状态提示:王重阳、丘处机、全真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