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攻约梁山>519力挽狂澜下

西军五部,共有一百五十多万恶汉部众,一次能兴四五十万的大军,带兵的是会打仗的西军将门及心腹老兵,不是宋朝廷无将可用的熊样。这要打起来,后果不堪想像。辽国如今是宋国一样的农耕国,西军几十万要是报复杀进辽国,不用和辽军正面作战制造损失,只沿途肆意毁庄稼大搞破坏,辽国也万万承受不住......指望耶律延禧会自觉攻击西军五部老巢为东辽解困,那还不如指望天上会掉下神仙帮东辽.....大辽皇帝耶律延禧,在辽国人心中如今连头猪都比不上.....

两辽使即使再蠢也明白了何栗提折家军到底想说的是什么。

何栗的意思无非是,你辽国被小到真没几个人的女真都能欺负得要死,连远不如女真骁勇能打的折家那点残余军事势力都不敢真去招惹,你也敢在大宋面前夸口强大就是能吃定了大宋?

别忘了,残存的西军五部还是宋国的兵。

他们决不会投降你随时可能灭亡的辽国被调去对抗金军.....西军五部成了军阀,宋朝廷如今是根本指挥不动了,但宋国却仍是五部需要依靠的亲爹,有宋国在,五部才能有在西部当逍遥军阀的归属和保障。宋国要是没了。五部就成了孤儿,只有灭绝在西部的命运。所以,若是大宋真到了被辽国灭亡的时候,五部是决不会袖手旁观的,必会起大军对辽悍然一战.....辽国对抗金国一个对手已经极其被动吃力了,岂敢和必会急眼拼命的西军五部以及人口几千万恶汉的大宋死战....

何栗显然是个真正明白人,对天下局势看得极通透......其实是欧阳珣有意点拔才有数的。

宋朝廷那帮人废物是废物却也不傻,都明白辽国这次只索要河北东西两路无人区及太原,真得手后,必然是接着兴兵轻松侵占整个山西,然后更轻松取山东河南,然后是淮河南....稳步吞并......宋国敢放弃上百年才建设成的河北周密边防线及西北核心坚城太原,后方根本没有像样的防御设施,仓促间也来不及建,又没有天然险要要塞,哪可能挡得住贪婪大发战意强烈的辽军....

在灭国危机下,宋廷那帮人再懦弱却为了保住性命富贵,急眼未必不会一咬牙选择发动全国力量硬气反击,和辽国争个死活,至少是得先全力打打看,毕竟宋国还有绝对的战马优势,有粮食物资优势,还有三千万....恶人,并不是真没底气和辽国较量较量,轻易被吓住只是苟且惯了。

两辽使的心在一个劲往下沉。

何栗这个对手,不好对付.....

何栗轻言细语间就把辽使装出来的嚣张自信气焰拍弱了,也不用再谈什么领土条款了。

他又点点第二条,“辽使,你这粮食怎么不一口索要个三五万万石呢?五千万?八千万石?怎么才要这么点?”

他仍是辽王疑虑批评主持谈判的下属工作不得力的那种神情语气。

但,这回,两辽使已醒脑子了,可不会再被何栗似乎向着辽国的奇怪态度迷惑,只会把何栗当成最狡诈最可怕也最可恨的对手全力对待。

辽蛮子副使对何栗的威胁仍然很不服气:你宋国依为镇国的最核心军队——京畿禁军,用绝对的战马火药床弩优势,以逸待劳,却仍打不过我兵力相对少的辽军。

赵州一战,我大辽不是败给了你宋京军,而是败给了一个人,败在完全没想到世间竟还有魔神一样那么强悍的人存在,败在太出乎意料,以至于余睹大王丝毫没有心理准备,战中更没有做好应急防范,大意被生擒,导致大军失去统一指挥,军心陷入惊慌混乱,阵线崩溃,败退,错失了再坚持坚持就是大胜的机会,最终,余睹大王为了避免损失更大不得不罢兵言和。

现在,欧阳珣抛弃了你宋国,不知所踪,却肯定再不管你宋国死活了。

宋军没了欧阳珣,那个魔鬼一样可怕的欧阳珣民间友人鄙视宋文武高官皆为轻狂虚伪自私歹毒无耻专能害本国本族的废物兼祸害,根本不敢信任任何别的宋官员,他在宋官场再无高官朋友值得他出手相助并能在军中庇护住他,在赵州得罪的高官大将却着实不少,他再骁勇自负也不敢,不可能再义务入军助宋军打仗,可能还极愤慨仇视宋朝廷,想教训教训宋朝廷为欧阳出气。

如此,这个必须怕的魔鬼的问题也不大存在了。就算还存在,也能事先做好防范。

那么再打,宋国凭什么能和我辽军勇士争锋?

就凭那八万连路都不肯走的禁军?

就那些可笑家伙,连草芥都不如。

草还长在那不会自行逃走呢,那些废物家伙却是长腿的,一听我大辽大军要来了,定然会抹头就跑,甚至当场一哄而散,散作各地为祸宋国,局势发展不妙就会再不为禁军,以逃避卫国打仗。我大辽勇士南征连斩草的事都不必费就能胜了。驻扎在赵州的那十万宋禁军能有什么用?

至于西军,在灾前数十年的全盛时期尚且从不敢对我大辽瞪眼龇牙,何况是现在的区区残部.....残破五部若是敢纠兵一齐来犯,我大辽正好在西部无人区拦截一举歼灭,解决掉此障碍.....

这家伙至此还敢牛哄哄的狂妄自大,除了天生愚昧无知没大有脑子,说到底还是辽国上百年随意欺压勒索宋国形成的上国心优越感。

他是燕山府这边的辽将,参战白沟河一役,亲眼见识知道了河北东路军火药的厉害,也极畏惧宋军火药的鬼神莫测之威,


状态提示:519力挽狂澜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