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科幻未来>第三帝国之鹰>354.第354章 攻破外围 巷战开始
地动惮不得的士兵。

苏军炮兵突然参战,用猛烈的炮火压制住德军冲锋集群,原本一边倒的战局瞬间进入胶着状态。

第六航空队得知步兵兄弟们的险境,立刻派出战斗机和侦查机群进入布泽乌河北岸,搜寻苏军的炮兵阵地,却立刻遭到苏联空军和地面防空炮火的联手阻击。

迟迟不见苏军炮火减弱,设置在前方的战地观察员立刻将战局的进展情况上报给总指挥古德里安,古德里安立刻派出预备队二十三装甲师。

201装甲团的四号g型坦克浩浩荡荡地开出集结地,两个营的步兵乘坐sdkfz251型装甲车跟在后面,风驰电掣般冲向预定的突破方向,布泽乌城西南方。

穿过旷野,碾过早已被炮兵轰得的面目全非的雷区,任凭孱弱的反步兵地雷在身边爆炸,四号g型坦克群肆无忌惮地冲向苏军阵地。

,直冲到距离苏军阵地大约二百米的地方,坦克集群身后的蜂鸟直升机上,炮兵观察哨才下令停火,德军炮兵才停止向突破口处倾泻炮弹。

苏军步兵们来不及拍掉身上的灰尘和泥土,抬起头来,却发现一百多辆方方正正的钢铁怪兽已然冲到面前。

一眨眼的功夫,德军坦克集群冲过最后的二百米,履带转动着压上苏军的战壕,在苏军步兵们头顶闪过。

不等苏军步兵反应过来,战壕边,德军坦克的后面,无数德军步兵的枪口指向他们,“放下武器”的喊声此起彼伏。

顽抗的苏军被子弹打成蜂窝,抽搐着倒在战壕里,其他的苏军见势不妙只能选择举手投降。

还有一些机灵的苏军士兵,早在德军坦克碾上战壕前就偷偷沿着交通壕溜走,逃向后方。

得益于蜂鸟直升机上炮兵观察哨精湛的指挥技巧,德军炮兵强大的炮火总是能在步坦集群逼近到二百米,甚至是一百五十米的时候才继续向苏军阵地后方延伸。

每当苏军步兵心惊胆战地抬起头来或是跑出隐蔽部,却发现二十三装甲师的步坦集群已经冲到眼前。

任何试图伤害四号g型坦克的举动都被阻止,-42半自动步枪充当战壕扫荡器,将所有想要顽抗的苏军士兵打死在战壕中。

二十三装甲师在苏军阵地上横冲直撞时,74步兵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的战况也由胶着状态倒向德军一面。

第六航空队侦察机部队凭借顽强的作风与高超的作战技巧,一边与苏军防空部队周旋,一边继续寻找苏军炮兵阵地。

成功引导德军炮兵干掉两个苏军炮兵阵地后,其他的苏军炮兵很明智地选择暂时停火,转而呼叫更多的空军来击退德军侦察机和战斗机。

没有苏军炮兵的压制,74步兵师的和希特勒青年师的进攻再次展开,亲眼见到战友的牺牲,两个师的士兵没有被死亡吓倒,反而充满斗志,带着为战友复仇的怒火,他们在e-40型坦克和三号突击炮的支援下,纷纷冲进苏军第一道战壕,随后沿着弯弯曲曲的战壕,用子弹,用枪托、用工兵铲和刺刀扫荡幸存的苏军。

二十三装甲师,还是二十三装甲师,他们利用自身装甲防护和火力上的优势,在其他两个师还在与第一道堑壕内的苏军较劲时,已经凿穿苏军四公里左右的防线。

见先头部队顺利达成突破,二十三装甲师迅速投入作为预备队的侦察营和摩托化步兵团加入战斗,扩大突破口。

他们的身后,罗马尼亚第七步兵师也迅速出发,向突破口方向增援。

201装甲团和身后的两个装甲步兵营,没有追击匆匆逃向布泽乌城区的苏军士兵,没有任何犹豫,他们掉头右转,向右翼苏军的背后发动袭击。

布泽乌城城外,苏军防线的纵深三到五公里不等,防线后面,与布泽乌城的距离还有两到三公里的距离。

利用空中侦察,古德里安察觉到苏军的阵地不禁构筑的极为简陋,而且拥有这么大一个漏洞,毫不犹豫地制定出一个撕扯计划。

74步兵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率先在城市正南方和东南方发动进攻,吸引苏军注意力,随后派遣二十三装甲师强攻城市西南,突破苏军阵地后从背后自西向东撕扯苏军阵地,将城市外围的苏军向远离城市的方向驱赶,禁止他们逃入城内参加巷战。

二十三装甲师的撕扯动作收到奇效,面对来自身后的炮弹和子弹,遭到前后夹击的苏军步兵在恐惧中士气锐减,恐慌迅速在阵地上的士兵中蔓延,随后又传染给军官。

当恐慌占领每一个苏军官兵的心头时,阵地的失守已成必然。

随着二十三装甲师自西向东的撕扯,苏军阵地上的突破口由原来的两公里变成四公里,随后又变成六公里。

沿着这个缺口,罗马尼亚第七步兵师冲过苏军防线,向布泽乌市冲去。

德国74步兵师配合二十三装甲师占领对面的苏军阵地,随后跟随二十三装甲师向东面希特勒青年师的方向发动进攻,袭击苏军右翼。

74步兵师的身后,罗马尼亚14步兵师越过苏军阵地,与左邻的第七步兵师共同向布泽乌市市区发动进攻。

战斗进行到下午两点,布泽乌市的外围阵地全线被突破,城外的苏军184步兵师和181步兵师更是被挤压到城市的东南角,大部被切断退向城市的后路。

希特勒青年师战线后方,黑水特种侦查团一营的士兵们隐藏在远离一线的后方无所事事,直到第一批俘虏从他们眼前路过。

古斯塔夫带着部下站


状态提示:354.第354章 攻破外围 巷战开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