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着无限伸展的海平面,心胸开阔清朗。

因为不是星期天,游人稀少,好不容易遇到一对会照相的年轻人,请人家帮忙,以大海为背景,照了一张合影。

董小军前排居中,肩挎吉他做弹琴状,关小云和伍艳丽左右相伴;后排王萍居中,一袭米色风衣风度袭人,柳晓楠于智勇左右相拥。

这张用傻瓜相机拍照出来的四吋彩色照片,拍摄效果难以和带光圈焦距的相机相比拟,却记录下一段不分城乡的青春的交融,给他们带来一生难忘的,或美好或痛苦的各自不同的记忆。

拐过山角,前面是一个小渔港,停泊着十几艘木质渔船。好像刚出海归来,甲板上满满堆放着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毛蚶,渔人们正在卸船。

一条巨石砌筑的拦波堤,横亘在渔港的入口处,平坦的拦波堤上,便是董小军所说的最佳钓点。背风,阳光充沛,渔港内风平浪静,外海无边无涯波澜不惊,的确是钓鱼的好地点。

于智勇手持相机,带着三个女生四处拍照,董小军和柳晓楠站在堤坝上抛钩钓鱼。

大海里抛钓跟柳晓楠为谷雨钓老鳖的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鱼线更长,铅坠子更沉。一手在头顶抡起鱼线,借着惯性将铅坠抛出。

铅坠拖着鱼线划出一道弧线,飞出几十米远,带着一串五六个鱼钩沉入海底。

董小军倾向于在渔港内抛钩,渔港内食物丰富,没有暗流,鱼群聚集但个头不大。

柳晓楠更喜欢向外海抛钩,水深流急海面开阔,波浪连绵不息,具有充足的发挥空间和想象空间。

他所要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大鱼挣扎的力度和惊喜的感觉。

鱼饵买了两种,海蛆和小活虾,海蛆适合钓底层鱼,活虾适合钓中上层的鱼。柳晓楠想象着铅坠沉入海底后鱼线的状态,在靠近铅坠一端的三个鱼钩上挂上海蛆,上面的三个鱼钩用活虾做饵。

他的三根鱼线甩到海里一直没有动静,董小军已经在渔港内,已钓上几条半扎来长的黄鱼黑鱼。他不急,他有的是耐心。

大海涨潮时,鱼群开始活跃,柳晓楠接连钓上几条鲅鱼,虽说个头大算太大,只有斤八两重,这种新奇的感觉还是让他兴奋不已。

鱼线很长,感受鱼的反向拖拉力度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鱼儿没有浮出水面前,惊喜与期待都在手中的鱼线上。

鲅鱼咬钩凶狠,鱼线被猛地拉直弹出水面。双手快速地收线,鲅鱼在水面上跳跃着挣扎,黑色的脊背和白色的肚皮不断地翻转。

即使拉到岸上,鲅鱼仍在不停地蹦跳,光滑的身子很不容易抓住,还得小心鱼嘴里那上下两排尖利的牙齿。

柳晓楠不断地抛钩收钩,感受着鲅鱼凶猛地咬钩所带来的挣扎的力道和刺激,感受着大海所赋予的力量和蓬勃的心跳。

柳晓楠回头寻找伍艳丽的身影,他想让她也感受一下来自大自然的快乐。可是,他们一行四人正在远处拍照,欢快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似乎忘了想跟他学钓鱼。

他有些遗憾地暗暗摇头,女孩子和男孩子快乐的源泉,毕竟是有所不同的。

董小军走过来欣赏柳晓楠的钓获,对柳晓楠的钓技大为赞赏。两个人现场交流着钓鱼的心得,从河里的钓法聊到海里的钓法,柳晓楠因此了解到潮汐对海钓也有一定的影响。

果然,随着潮汐的平稳,鱼群一下子消散了,无踪无影,柳晓楠抛出的鱼线漂浮在海面上,一动不动。而董小军在渔港内仍然钓获不断,港内的鱼群并不随着潮汐而动,活动的地点比较固定,因此所受的影响不大。

偏偏在这时,伍艳丽和关小云走来,两个人看了看装在网兜里颇为丰富的收获,关小云直接从董小军手里抢走鱼线,伍艳丽则埋怨柳晓楠为什么不喊她。

柳晓楠看着纹丝不动的鱼线,心里这个急呀,给个面子咬咬钩吧,牺牲你一个,成全别人的快乐有何不可?

眼看着另一边的关小云,大呼小叫地拖上一条黑鱼,他对着大海念念叨叨地喊上了:“鱼儿鱼儿快上钩,没有大的小的也将就......”

这是他儿时在河里钓鱼时,经常念叨的一句童谣,那是没有鱼儿咬钩时的自我安慰,念着念着有时会真的有鱼儿咬钩。如今面对着大海好像不管用了,鱼线一直僵硬地沉寂在海面上。

伍艳丽蹲下身子笑个不停:“你念的咒语也不灵呀。”

柳晓楠也很无奈。于智勇高喊着他们回去吃午餐时也没有鱼咬钩,他全部换上新鱼饵,把鱼线全部放开,奋力地甩进海里,静等着放长线钓大鱼。


状态提示:第40章秋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