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战魂>第697章日军的困境

这些从大海里爬起来的坦克彻底粉碎了日军将八路军挡在青岛城外的勇气。目睹了这近乎魔幻的一幕,日军都崩溃了,纷纷大叫:“支那人会妖术,支那人会妖术!”放弃阵地往城里溃逃,指挥官抡起武士刀接连砍死了几名逃窜的士兵,仍然止不住溃败之势。

不能怪日军如此恐慌,任谁看到一大群坦克直接像小船一样横渡大海向自己冲过来,都会怀疑人生的————这怎么可能!?

换别的坦克也许不可能,但八路军却做得到,因为他们的武器库里可是拥有数百辆63a型坦克和63式水陆两栖装甲车。

63a型坦克自然是从中国进口的,这玩意儿在中国陆军服役半个世纪之久,算是老兵了。这种坦克装甲很薄,随便一具火箭筒都能将它击毁,脆得很,但它有一绝活是其他坦克都不具备的,那就是超强的水陆两栖作战能力。

有多强?

能够直接横渡琼州海峡!

对,你没听错,这玩意儿可以不依赖船只,自己直接把大海变坦途,横渡琼州海峡,从徐闻一直开到海口!

而且还可以在海里开炮,并且取得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命中率的那种!

现在大家知道解放军为什么明知道它很脆却始不得让它退役了吧?你倒是在全世界找出一款拥有如此强悍的两栖作战能力的坦克来给我看看!

不过现在解放军已经拥有了更加强悍的水陆两栖坦克,63a也就功成身退了。薛剑强以低廉的价格一口气划拉了几百辆过来,准备当成奇兵给敌人一个惊喜,这次它初露锋芒,二十六辆63a打头,五十多辆63式两栖装甲车运载大批步兵从黄岛下水,渡过六公里宽的海面,直接冲上团岛滩头,轻而易举地击溃了日军的团岛防线。这支奇兵一不做二不休,飓风般横扫了青岛外围的据点,在他们身后,第24纵队乘坐自己能搞到的一切船只玩命地往这边划,蚂蚁过河般涌向青岛滩头……

六月十八日下午,两个纵队在青岛城下会师,青岛被围得水泄不通。日军滞留在港口内的十几艘舰船,还有他们苦心经营的船坞、舰船修理厂、建在城外的一系列工厂以及发电站,压根就来不及破坏便成了这两个纵队的战利品,一起成为战利品的还有大批技术工人————甭管是中国的还是日籍的,现在通通都是八路军的战利品了。

日照方向的日军拼尽全力前来增援,试图保住这个日本在华北最大也最繁荣的港口,但是一离开日照城,立即就遭到于学忠部的迎头痛击。于学忠表示让你们虐了这么久,可让老子找到出一口恶气的机会了,锤,给我往死里锤!而苏鲁战区的将士也真的是将这股日军往死里锤,人家撑死也就一个加强大队,他们却一口气投入了12000余人,不管是兵力还是火力都十倍于日军,将这些年来积攒的郁闷和愤怒悉数发泄到了这股日军身上。有八路军问:“需要帮忙吗?”于学忠部回了一句:“滚粗!”

开玩笑,这两年他们都憋坏了,好不容易有个出气的好机会,怎么可能让八路军来插手!

虽说他们现在跟八路军也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了……

好吧,不用帮忙就算了,第23、24纵队集中全力,向青岛城发动猛攻,坦克直接冲上了街头。日军依托坚固的建筑物顽强死守,他们堵住建筑物的门,在墙壁上掏射孔,透过射孔往街上的八路军射击,通过窗户往外面投弹。仅剩的四门九二步炮也让他们拆解后搬上楼去,通过窗户居高临下轰击八路军。八路军则按照战术要领贴着墙壁行动,绝不走在路中间,每个班都配备一名神枪手,使用加装了高精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精准狙杀敢于冒头的日军,每个班都有两名使用40毫米狙击榴弹枪的神射手,他们的任务是将40毫米口径高爆榴弹射入每一幢有日军在抵抗的建筑物窗户,将他们通通干掉。如果连这个也干不掉他们,没事,还有微型制确制导弹药,配备到连了,发现有价值比较高的目标就给他们来两发。在城区八路军不敢轻易动用无后座力炮之类的大杀器,生怕误伤了平民,可即便是用轻武器,日军也占不到丝毫便宜。

山县正乡向第12军司令部求救:“敌军主力已经破城而入,几乎每一个街区都在激战,形势危殆到极点,如果得不到作战指导,青岛将在三天之内落入敌手!”

内山英太郎苦笑:我倒是想给你支援,问题是上哪调集部队支援你!

日军在山东的兵力多达八万人……当然,这是纸面上的,毕竟这一年来几乎每天都有日军投奔八路军,或者被中国民兵不声不响的弄死,绝大多数中队都是不满员的,而且病患超多,实际上有多少兵力,连内山英太郎自己都不大清楚。山东军区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就是雷霆万钧,十五个纵队同时向日军发动进攻,几乎每一个大队都接敌了,这种状态就跟长沙会战时的国民政府军差不多,每个师甚至每个团都同时遭到猛烈攻击,根本就抽不出身来!山东军区进攻的重点是济南,围绕着济南,莱芜、泰安、聊城、德州……都变成了喷发的火山口。版本惊人的一致:济南受到猛烈攻击,以上地区的日军纷纷前去增援,然后在济南城外被以逸待劳的胶东军区三个主力纵队以发了狂一般的炮火和潮水一般的坦克、装甲车,毫不留情地粉碎。紧接着,以上地区纷纷遭到八路军的猛烈进攻,整个过程做到了无缝衔接,根本就不给


状态提示:第697章日军的困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