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战魂>第318章审判

跟喜多诚一扭扭捏捏,一脸不情愿,身体却无比诚实地享受中村中将的谈判成果不一样,许和尚在揍了薛剑强一顿之后,便开始开开心心的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了。

得知谈判成功之后,在平度地区的那四千多日军心不甘情不愿地撤了回来。他们是在战役收尾阶段,一军兵败如山倒的时候被中村中将临时拼凑起来,派往平度地区救火的,也没怎么跟八路军打,除了先头部队跟八路军的先遣队打了一次中队级的遭遇战之外,这几千大军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就是待在平度地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警戒,除此之外就无所事事了。他们蛮以为可以跟八路军大战一场,专利赫赫战功的,没想到连八路军主力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被调回来了,他们当然不甘心。很多士兵都抱怨说:“中村中将真的是太谨慎了,甚至可以说是懦弱……干嘛要跟八路谈判呢?凭我们这几千精兵强将,还怕无法打败他们?”

这场大战打的天崩地裂,而他们也确实是参战了,然而却是无所作为,这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遗憾。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在他们奉命撤退的前一天,八路军的第13、第14两个主力团已经奉命秘密调往招远和平度边界,如果谈判失败,他们就立刻对平度展开攻击。这可是把第五旅团打得连他老妈都认不出来的拳头部队,这几千临时拼凑的臭鱼烂虾堆上这两只主力团,只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不过他们很幸运,谈判终究是成功了,第13、第14团没有向他们发动进攻,他们得以安然撤回青岛。

在灾难降临之前的每一秒钟都是幸运的,只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少有人明白,至于明白这个道理的日本人就更少了。

在得知谈判成功之后,文登地区的日军同样解除了包围车往威海。跟从招远带着一肚子牢骚回撤的那帮臭鱼烂虾不一样,文登地区的日军在撤退的时候简直就是兴高采烈,衷心的觉得撤退命令来的真的是太及时了。也确实是很及时,因为此时他们连文登城周边麦田的麦苗都吃得一干二净了,而该死的八路军不停的袭击公路,用84毫米无后座力炮和40毫米榴弹枪攻击每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很短一个星期,只有五十多辆汽车被击毁在公路上了,通过重重封锁送到日军手里的补给,也只够他们那些军官每天喝两碗粥而已,至于普通士兵嘛……

麦田里的麦苗和野菜都吃完了,他们还是挖草根吃吧。

虽说日本人是素食主义者,但毕竟不是牛和羊,想要消化如此粗糙的植物纤维并不容易,撤退命令下达的时候,日军的野战医院已经躺满了因为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而病倒的病人,而且每天都要多出一两名被打黑枪的军官,至于挨黑枪的原因……

在大家为几根草根大打出手的时候你端碗浓稠的粥当着他们的面喝,马上就知道原因了。

在文登地区的第16团和独立骑兵团没有能力打败这六七千日军,但是饥饿却快把他们给逼到崩溃了。接到撤退命令后,居然有不少日军士兵对天开枪放声欢呼,以发泄自己内心的快乐。就连中岛联队的代理联队长也露出了笑容,用他的话来说:“我们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挨饿的!”

说得是理直气壮,不过很可惜,七七事变之后貌似日军就没有哪场战役不用挨饿的。

随着文登地区日军的撤退,这场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在战也正式落下帷幕。虽说这一战已经惊动了整个华北驻屯军,胶东从此成为华北驻屯军高度关注的热点地区,虽说从文登撤退的那几千人军并没有走远,仍然猫在烟台和威海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卷土重来,但是,这并不妨碍文登、栖霞、莱阳、招远这广大地区的民众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了。凶恶的侵略者在他们的英勇抗击之下溃不成军,血债累累的汉奸走狗大多都被穿到了尖桩上,他们头一次觉得头顶这片天空是这样的蓝,自由的空气是如此的甜美!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对于在这场战役中被俘的那一帮伪军将领和汉奸走狗而言,他们的天都要塌下来了!

比如说赵保原。

这个倒霉催带着他的部队心急火燎的回援莱阳,结果在杨础中碰上了聂老虎这个天煞星,先是被三蹦子投下子母炸弹炸得碎肢乱舞肝胆俱裂,接着被第13团以两辆坦克为先导,炮兵作掩护猛冲上去,原本就惊慌失措的部队瞬间就崩溃了,四散逃窜,接着被配属第13团的骑兵营三百多名骑兵和乘坐汽车的第13团一营穷追不舍,在马刀、冲锋枪和42通用机枪的收割之下血流成河,尸骨盈野。这是赵保原的军事生涯中打过的最悲惨的一仗,他甚至来不及发出一道作战命令,他的部队就已经彻底崩溃了,少数逃窜,大多数则选择了向第13团缴械投降,把枪往地上一扔然后躺倒在地大口大口的喘气。他们狂奔了几十里回到杨础,半路上就累死了一大堆,现在气都没喘匀又遭到第13团的猛烈进攻,可以说是一点斗志都没有了,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先让老子喘几口气!

赵保原带着少数亲信慌不择路的逃窜,居然趁着八路军猛抓俘虏之机逃脱了包围圈,跑到一个无人的小村庄里躲了起来。本来,按照一般的剧本,他有很大概率可以逃出生天的,毕竟这一带村庄不少,八路军总不能挨家挨户的搜吧?

可坏就坏在,这个村庄并不是没有


状态提示:第318章审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