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水浒新秩序>第一百三十章 同舟社大改组
p>目的是让皇帝不用看臣子的脸色,有钱好办事。

但到了最后,

要么皇帝手里有钱,肆意挥霍,权力膨胀不受节制。

要么成为臣子哭穷卖惨,逼皇家出血的借口。

一旦国家财政出了问题,不是上下一心,想办法开源节流,

而是相互盯着对方的钱袋子使劲薅。

徐泽不想再出现这样的局面,尝试将财政统筹统抓。

反正同舟社在他手里,可塑性很强,

现在这套制度本身也是试行,用的不好,再调整就是。

相对于政务上的分歧较多,军务上的改革推进就顺利很多。

军务上,设立军务部。

部首仍是徐泽兼任。

下设三曹。

兵曹,

曹首为张绍。

掌管军队征集、编制、军械、训练、戎马之政令,

以及军事科研、武将选用、官兵薪给等事务。

兵曹地位尊崇,但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

战曹,

曹首为吴用,

掌管兵防、边备、作战、兵要地志等事务。

战曹事务繁重,但没有决策权,类似与后世的参谋部。

宪曹,

曹首为周畀,

掌管军纪、军行、军法等事务,

并对兵曹和战曹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在军务部领导之下,

设置登州、辽东、海东三个军区,

区首分别由王进、史进、梁义担任,

掌管辖区内所有军事力量的训练、管理、保障和战时动员。

各军区之下,再设参军数人(兵曹指定)和军法官一人(宪曹指定),

职司大略参照战曹和宪曹,协助并监督区首开展工作。

各军区还设有供给、工兵、运输、救护等保障部队。

军务部之下,另设置海军司。

司首为阮小七,

在军务部的领导下,主管海军编制、建设和力量部署。

下设黄海(驻地高丽江华岛,隶属于登州军区)、

渤海(驻地辽东镇东关,隶属于辽东军区)、

东海(驻地海东藩州,隶属于海东军区),

共三支舰队。

舰首分别是阮小七(暂代)、张顺和熊蒙。

掌管舰队日常训练、管理和所辖海域的巡防。

徐泽军政一肩挑,难免会有精力不足,甚至疏漏的地方。

为此,又在社务部和军务部之外,

设立秘书室,

室首暂由杨喜代理,

掌管机要、省阅文书﹐传达命令等。

除了改组机构外,

针对各地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徐泽也进行初步调整。

海东郡,

南北各置一州,分别命名为藩州、篱州,

取自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以示海东为中华之屏障,万世不易之意。

辽东,

来苏、怀化、顺化城三地合为一州,

更名为海连州(北宋广南东路设置有连州),

意为辽东与登州隔海相连,永为中华之土。

镇海府与穆州合并,更名为燕州,

以纪念千余年前,春秋之时,燕国首开辽东之举。

宁州与复州合并,更名为复宁州,

以区别大宋已有的宁州和复州两地。

徐泽从来都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他相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因此,同舟社成立以后,

组织结构和社规从来都没有固定死。

随着人数不断增加,形势不断变化,

其组织结构也不断做出符合形势发展的调整。

这一次改组,同以往的调整相比,

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但这次的调整,又有明显的不同。

同舟社第一次明确设置了自己的军政运转体系,

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农工教等等,无所不包,

此次改组,为以后改社建国迈出了一大步,

徐泽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和壮志。

至于因此而带来各方更多得关注,徐泽并不怎么担心,

毕竟,此时不是元末天下反王遍地,

先出头的椽子先烂,必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时代。

至少在京东东路,

现在的同舟社,不惧朝廷的征讨。

当然,徐泽不会傻傻地跳出来宣称自己要取赵氏而代之,

高丽的“内帝外王”政策就很有借鉴性,

面对在大宋,同舟社还是以“登州第二将”的面貌示人。

只要朝廷继续掩耳盗铃,徐泽就坚持不懈地挖墙脚,

可以的话,一直到挖空大宋为止!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章 同舟社大改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