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第一百五十二章:帅才

“儿郎们,变阵!天、地二部结二龙出水阵,以孙策、吕蒙两位将军为龙头!人部结一字长蛇阵,以我为蛇头!三部绞杀徐州军!”周瑜将手中的长枪抛给一名负责护卫他的解烦军士兵,从腰间拿起令旗挥舞,指挥着大军。

周瑜知道自己的定位,他是军师,是暂时的统帅,他的职责是指挥大军,而非冲锋沙场,这些事情交给孙策和吕蒙就行了。

不过,周瑜这变阵的确变得有些惊险。天地三才阵一般都是转变为单一的二龙出水阵或者一字长蛇阵,而周瑜这种分成三部结成二阵的骚操作的确有够惊险的,如果被人打断,你们大军便会直接溃乱。而且哪怕勉强结阵,如果这三部的战斗力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杀伤,也会慢慢被敌人慢慢围剿。

孙策和吕蒙的战斗力和领军能力自不必说,而周瑜,历史上的美周郎,江东大都督,岂是浪得虚名的?哪怕历史发生了改变,而且这时候的周公瑾也刚刚二十出头,但天才就是天才,他缺乏的,只是经验吧罢了。

说实话,解烦军本来对周瑜是心有不服的,但是,周瑜硬生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折服了那些不服的将校。

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的心胸十分宽阔,历史上就是他全孙权将攻打荆州的机会让给刘备,让刘备占据荆州替孙权分摊曹操的压力,更是他的鲁肃多次压住孙权对刘备的不满和出兵的念头,连曹操和刘备都曾多次写信夸赞周瑜心胸开阔,真名士也,可见周瑜绝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心胸狭隘。

折服了解烦军将校的周瑜在解烦军的地位仅次于开创者孙策,对于周瑜来说,更如臂指使。

周瑜回首,见身后众将士那坚毅的脸庞上皆挂着滔天的战意,同时向他投来充满信任的目光,周瑜不由拔剑出鞘,剑指北方,朗声道:“曹贼便在前方,望诸君助某一臂之力,奋勇杀敌!”

“万死已报将军厚恩!”周瑜身后众将士齐声高呼,气冲云霄,慷慨激昂!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怕个球!”

“那就随我冲锋!”

周瑜的那一部解烦军以一字长蛇阵直接抗下了徐州军的攻击,而后,孙策和吕蒙所部从两翼出击,再次凿穿了徐州军。

突然,一发鸣镝响起,曹军大部队冲杀而至。曹操、郭嘉、戏志才、荀攸等一众谋士也都出现在了下邳城南门城楼上。他们本来在角楼里隐藏着,暗中观察着解烦军的表现,也观察着周瑜和吕蒙的表现。

吕蒙身为荀攸弟子,曹操等人自然要关心一下吕蒙的表现,而周瑜呢,虽然曹操已经了解了周瑜的性情和为人,但是对于他的才能还有待观察,而这一战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曹操已经对周瑜感到满意了。

这是一个帅才!

帅要考虑的事情多得多。战前筹备阶段,他要考虑:天气怎么样?地形怎么样?敌方将帅怎么样?敌方战力怎么样?粮草怎么调配?人马怎么调度?将领怎么使用?敌情怎么刺探?军营怎么安扎?军令怎么传达?军心怎么稳定?战争中,帅还要负责排兵布阵,以及协调指挥将领作战,,紧要关头必须作出决断!

战后,帅还要负责赏功罚过、汇报战况、总结经验等等。并不是说以上这些事,帅都要事必躬亲,但是这些对帅来说,都是基本功!

帅是统筹战争全局的,是军队首脑、第一责任人,故又称“统帅”、“元帅”。真正的“帅才”,须知天文、识地理,通晓军务,还要料敌于先,临阵决断,是一位全能型人才。

至于将,偏重于执行层面,相对简单一些,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带好手下的兵,二是执行帅令。士兵接触更多的是自己的将,所以作为一个“将才”,首要的是为士兵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让士兵服你。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独当一面。

举个例子可能更清楚一些,当初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麾下人才济济,在行政、参谋、外交、军事各个岗位都有顶尖人才。其中,大将军韩信就是一位罕见的帅才,萧何说他“国士无双”,并不算过誉。而像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周勃这些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

郭嘉也算是帅,但是郭嘉这人,懒得管这些。曹操自己也是帅,曹仁也是帅,孙策也能算一个帅才,而曹军的其他人,则没有这个才能了。

再比如很多人都不认同的马谡。马谡自幼聪明,有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本事。但说到底,始终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场面。包括在下隽,马谡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局部的才干,用小聪明来形容,也不算过分。可是真正的大场面,他却从未经过。

事实上,历史上马谡的才干不差。

否则诸葛亮也不至于那么看重马谡,让他独领一军。

然则在街亭之前,马谡几乎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所谓马氏五常归附刘备,实际上真正出彩的,怕也只是马良一人。马谡,可以说一直是在诸葛亮、马良的羽翼下成长,别说独当一面,连战事都未曾真正经历。

他熟读兵法,精通策略。

在诸葛亮身边,一直充当着参谋的角色。

眼界或许可以,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心智还不算成熟。说穿了,马谡和赵括的性质很相似。说他们没有才学?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帅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