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葬元>第295、296章 东征大军,完了啊…
这么被少贰经资葬送了,身为骑兵总大将的宇都宫贞纲,如何不恼怒,不心疼?

幸好,被北条时宗任命为镇西大将军的北条实政,七月二十日终于来到九州。

镇西大将军是名义上的最高抗元统帅。但北条实政到大宰府之后,并没有接过少贰经资的指挥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朝廷和幕府给日军打气,然后调和少贰经资和宇都宫贞纲的紧张关系。

但是,北条实政并没有带来新的援军。虽然在本州有十几万日军还在召集中,但幕府并没有决定马上投入到九州战场。

为何?

第一是因为本州也需要大力防守,谁知道元寇不会舍弃九州,转而攻打本州呢?所以,本州必须要有精兵镇守。

第二,更重要的是,一旦十几万本州日军开拔,就会耗费海量的钱粮物资,幕府的财政就会亏空,北条时宗当然会顾虑重重。

所以,不到必要之时,幕府的第二批援军,是不会来九州的。一来就是花钱如流水啊。

北条时宗的如意算盘,是九州最好凭着目前的兵马,完成抵御元寇的重任。实在抵御不了,他才会大出血,派遣第二批援军。

北九州的军情,每天都会汇报给本州幕府的北条时宗。北条时宗判断,虽然九州前线战死了很多武士,仗打的很苦,但暂时元寇还无法得逞,而且屡经挫败,士气必定下降,应该不足为虑。

凭借九州现有兵力,多半能守住。那么,不顾血本的再度派遣大量援军,就没有必要了。

就算维持如今的盘面,幕府的财政也很吃紧。战后的账,尤其是给参战武士的承诺,都未必能兑现啊。

七月二十七日,无法占便宜的元军,在经过修整之后,离开壹岐岛,开向南九州。

日军得知元军南下,立刻判断出元军的意图。少贰经资一边传令竹岐季长的海盗联军骚扰迟滞元军南下的步伐,一边亲自率领九万大军(含水军),南下防守萨摩。

事实上,元军其实有一个很高明的战术,一直是少贰经资担心的。就是元军主力不断南下,北上,再南下,再北上,这样能让日军疲于奔命,活活把日军累死。

因为,元军无论南下还是北上,都是靠船,靠的是风帆之力。可是日军主力在陆地上北上南下,靠的却是人力和马力。

这样一来,元军耗得只是时间,而日军耗得就是体力了。如此反复几次,日军必败无疑。而且,日军主力不配合都不行。不然,元军到了南九州,而日军主力还在北九州,那不就真让元军从容登陆了?

可是元军并没有实施过这个日军最担忧的战术。

是元军傻吗?

当然不是。

而是元军将领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船不行。

征日大军的大小船只,超过三千艘。可将领们很清楚,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很多船,都开始报废。

无论是高丽造的船,还是江南范文虎督造的船,质量普遍都有问题,不但偷工减料,做工也是粗制滥造,经不起太多的风浪了。

倘若实施日军最害怕的疲敌战术,南北来回几次,可能日军是疲敝了,但大军的船也要散架了。

所以,元军的战略是,趁着现在船还没有大规模出问题,速战速决,一举登陆,只要占领九州,船坏了也不怕,大不了逼着日国百姓造新船嘛。

有人很疑惑,元军就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在日军布防前登陆么?

不能。

因为九州海岸,极少平坦的海滩,绝大部分地方,都是陡峭的崖壁,大军很难登陆。这也是为何九州四面是海,守着庞大的渔业资源,百姓却一直很穷的原因,海边都是悬崖,怎么下去打鱼?

可能又有人疑惑,元军为何非要打九州?去打容易登陆的本州东岸不行吗?

九州东岸到处都是平坦的海滩,日军根本就无法设防啊。

还是不行。因为,元军对于日国的地理非常陌生,完全就是云里雾里。就是一衣带水的高丽,对日国地理的了解,也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元军怎么可能会多跑上千里海路,绕个大弯子去打本州东岸?就算他们愿意,他们不合格的船,也不愿意啊。

少贰经资当然不知道元军的船出了质量问题,他还以为是元军主帅是胡人,脑子太不灵光呢。

元军舰队一路被竹岐季长的海盗联军骚扰,直到七月三十,才来到伊万海湾之北的鹰岛附近。

此时,海风已经越来越大,很多有经验的水手,都说飓风将来,请舰队暂时停留,等飓风过去再走。

忻都只好下令舰队停靠平户岛和鹰岛,却没有布置任何防御飓风的措施。元军中,只有江南军管军万户张禧,吩咐将所部战船相隔五十步,免得风太大,使得船体相撞。

以张禧的资历和官位,完全有资格向忻都建言,在全军推广这种措施。但或许张禧本人也没有太当回事。反正,元军十好几万人,只有张禧所部将船拉开距离。

夜里凌晨时分,风越来越大,无数战船也开始剧烈晃动起来。

远处的海面,渐渐扬起恐怖的如山海浪,犹如千军万马,携带着排山倒海的力量滚滚而来,飓风的呼啸如远古巨兽的嘶吼,令人毛骨悚然。

元军运输船上的五万匹战马和骡马,此起彼伏的发出惊恐的嘶叫,交织着元军的惊呼,以及飓风的嘶吼,海浪的怒号。

“轰隆隆……”

随着飓风袭来


状态提示:第295、296章 东征大军,完了啊…--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