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宋耻>第七十七节 拦江之战(6)

李慢侯摇头:“应该是以讹传讹。柔福公主如今就在扬州。战事结束,二位可以去拜见一下公主。延庆公主已经获封吴国长公主,如今在杭州。太湖里怎么可能有公主!”

岳飞说道:“该是如此。也有人说两公主指的是太湖里的两座山。某还以为,道君皇帝公主还有逃出汴京的。”

李慢侯无奈笑道:“你说的是东山和西山,不知怎么就变成东公主山和西公主山了。”

名人效应总是如此,好好一个南浔镇,硬生生变成了公主集。此时的太湖东山和西山还不太出名,否则不会用东西这样的泛称来命名,许多不知名的山都叫东山西山南山北山之类的方位名字,只因山北或山南山东山西有人,而其他地方无人而已。

胥母山牵强附会的传说,能扯到战国时的伍子胥,可年代太久远,文化中心又不在此,因此并不出名。直到南宋东西二山其实才开始有了名气,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环境安全,大批官员携带家人移居到了这里,建起了有名的陆港古村。南宋又在杭州建都,太湖周边发展成了繁华胜地,有无数文人墨客为这里泼墨挥毫,名气才大了起来。

这些避难的文官的迁入,也为这里带来了坊,发展到明清时期,终于酝酿出了巨大的人文力量,据统计东山明清两代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探花、四十四名进士和一百四十九名知县以上的官员,成为有名的进士之乡。进入现代,这里的学风依然很盛,一个村子,竟出了多名院士,一百多教授。如果孟母晚生几千年,搬家一定会选择这里。

而在南宋之前,这里连渔村都没有,太湖周边还没有完全开发完,谁会往湖里跑!

岳飞之前跟着金军的踪迹,主要在金军占领的溧阳、建平和广德军一带活动,这里都紧邻宜兴,金兀术却无暇顾及。宜兴不但是岳飞剿匪和扩军的地方,也是他抗金活动的基地,不过距离浔溪村还有段距离,几乎正好位于太湖两岸。

李慢侯建议道:“岳统制若有时间,可以去公主集看看。若是缺了军费,也可以去公主别院借粮。我给你手书一封,提十万石军粮不是问题!”

岳飞叹了口气:“说起公主集,我倒是想起来,听说那里被烧了。”

李慢侯举着酒杯的手僵住了:“烧了?谁干的?”

岳飞道“听说给金兵一把火烧了,也有说是溃兵烧的。”

“烧了?”

李慢侯停下了酒杯。

叹息道:“烧就烧了。没什么可惜的。皇帝家不也给烧了!”

岳飞怒道:“真真奇耻大辱!”

李慢侯看了他一眼,眉目中流露不出的怒火,怒发冲冠就从这来的吧。但似乎他跟李慢侯的感觉不太一样,李慢侯是怒赵构之不争,岳飞是恨国运之不幸。

“公主别院,是李统制家吧?”

始终在一旁给三个男人斟酒的梁红玉关切道。

上次跟韩世忠两口子聊起过这些事情,告诉过他们实情,公主别院只是挂着公主招牌,住的都是李慢侯的家人。

李慢侯也有一些忧色。

叹道:“国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下残破之家多了!”

梁红玉叹道:“不知统制家人还安好?”

关于这点,李慢侯却比较自信:“房子可以烧了,人是可以跑的。谢夫人挂念,家人已经平安!”

关于安全,李慢侯一直很重视,虽然浔溪村这个具体的位置,是公主的人选择的,但是太湖这个大位置却是李慢侯指定的。因为他以前去过太湖玩过,知道这里一些特殊历史。

两宋代际之间,江南整体是比较稳定的,而太湖则最为安定,除了因为金兀术搜山检海,打破了周边的州县,包括苏州、杭州都残破了,太湖周边也出现了大量溃兵作乱,可太湖里却相对安定,没有出现严重匪患,那些溃兵根本下不了水,能下水的周边渔民,并没有正面遭受金兵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大量南迁的官员,将家安到了太湖边的东山、西山,因为这里是乱世之中一片难得的桃花源。

李慢侯还有详细的应对机制,一旦出现危险,全家一起往太湖里一钻,湖水汤汤,谁也威胁不了他们。他还派了李忠,带着三百铁甲,就算太湖里真有水匪,别说动他们,得先怕被剿了!

岳飞这时候说道:“某下次去宜兴,抽空去看一看。”

说完看着李慢侯,也不说话,就是神色有些不自在。

李慢侯明白意思,岳飞到底比韩世忠要耿直一些,找别人要东西,还是有些拉不下脸。他的处境比韩世忠更差,顶头上司陈萃战死,上司的上司杜充投降,他一个低级军官,好容易拢住一批乱兵,无钱无饷,全靠剿匪支撑,还要严格军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对这样一支军队来说,实在是太残酷的自律行为。

李慢侯站起来:“岳统制稍待。”

去书房里写了一封书信,回来交给岳飞。

“某的家信。岳统制若见到我家小,请带我转交。”

岳飞接过信道:“李统制放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岳飞心里明白,信里的内容,肯定是关于军饷的。真要送信,李慢侯这么有权势的官,自己送个信不需要托人。

说完他也站起来:“军务在身,不敢耽搁。还望李统制言而有信,尽快发兵!”

李慢侯愣了愣:“发什么兵?”

他们刚才谈了大量军事计划,约定互相之间的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节 拦江之战(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