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擎国>第二百二十六节、薅商贾羊毛
姜田一看这人,自己还真认识,就是因为行贿而挨罚的那个胖子。

姜田看着他哭笑不得的说到:“你呀,当着殿下的面这么夸我,知道的是你本性难移拍马屁拍习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怀恨在心打算在殿下面前给我‘添彩’呢!”

这个胖子一听吓得险些shī_jìn,赶紧又跪在地上连称不敢。吴远在旁边差点没憋住笑,心想你姜田大逆不道的言论多了,还在乎这点捧杀的套路,既然你那么清楚怎么就不能低调一点呢。

安抚了某个吓坏的胖子之后,姜田才又说到:“其实不用大伙说我也知道,诸位老板现在不说是日进斗金,可也是蒸蒸日上吧?”

姜田这番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虽说商税只在一些特定的行业才有减免,可大伙多少年都没见过这种繁荣的景象了,尤其是此地的经商环境之好,也是前所未见的。单单是各种衙门的规费摊派就几乎没有了,打秋风的衙役书吏更是连影子都看不见,商税规定交多少就是多少,多一分也不要,就是这税率比前明高了不少。

这些商人都精明的很,别看明朝官面上规定的税率极低,但是你要想做生意,这黑白两道哪都不能得罪,伺候各路牛鬼蛇神的银子一点不能少花,生意稍微做大一点,若是不主动找个靠山投效点股份,也是会被人吃的连渣子都不剩,这样一算,每年盈利的大头还不见得能留得下呢。

不等他们接着感慨一番,姜田接着说到:“可是我也知道,你们现在要想更进一步,却也是困难重重对吗?”

这话又说到了这些人的心里了,岂止是困难啊。有些连锁的商号已经动员全国的分店支援这里了,晋商更是整族整族的往这边搬,就这都不能拉平越来越高的经营成本。

这第一个困难就是人手不足。因为本地也正在大规模土建,而且本地的农民更信任官府,并且在工地上打工还是零工的性质,不影响家中的农忙,所以本地的主要劳动力都集中在各大建筑工地上。对于加工、物流、零售等需要长期在岗的工作,他们兴趣并不大,哪怕这些商户都已经开出了让自己肉疼的价格,还是有着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第二个困难就是住宅及商业用地供不应求。在这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住房紧张、扩大经营的房屋同样紧张,导致第一批开发建设的地皮价格暴涨,为什么晋商、盐商现在死心塌地的跟着姜田,就是因为仅仅是第一批认购土地的价值都赚回了几倍的投资。

第三个困难就是资金周转的瓶颈。要说一个地区繁荣了,人口增多了,除了对粮食、住房、布匹、医药等刚需会增加之外,许多精神文明上的需求也会增加,就比如现在自发形成的一些卖艺、算卦的,甚至是半掩门、暗门子这些干皮肉生意的,大多聚集在城北运河以及城东天后宫一代,后世出名的南市三不管,此时还是一个叫南城洼的大水坑。精神世界丰富了,那么这钱财的流动也就加快了,连带着旧币与新币的兑换也就越发的急迫起来。

以上这三大问题,都算是商人们幸福的烦恼,没有繁荣的经济就不可能催生出这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实打实的影响到了他们扩大经营。同时也影响到了姜田的发展计划。

听到姜田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原先还以为要被叫来摊派“放血”的商人们,逐渐开始忘记了他们的初衷,这些人本来都想好了,天下哪有不吃腥的猫?姜大人只要不太过分,他们还是很乐于孝敬一些微薄之力的。可听这话头的意思,又不像是找自己要钱的。

“诸位也都看见了。”姜田结果教鞭指着沙盘:“原先向东及向北的城区还要扩大,你们现在都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了吧?”

底下轻笑了几声,算是默认了这个街头标语,然后就见姜田继续用教鞭一划拉:“城南和城西的土地也不能闲着,既然这里远离公路,我看作为住宅以及教育用地是很合适的,当然也要预留出足够的市政设施用地。”

此时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看看周围有些咋舌的同行们,站起来抱拳拱手向着姜田:“老朽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谢过大人。”老头清了清嗓子,用手虚指着沙盘说到:“使君的魄力的确是惊为天人,可您刚才也说,此时的天津卫缺人、缺房子,我等就算略有薄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依老朽愚见,还是先开这沿路之地较好!”

他的话说出了在座商人的心声,既然大家都看出了公路两边的地皮值钱,为什么不先开发那里,而要舍近求远的去城南和城西?再说盖房子住人还能理解,这教育用地又是怎么回事?建个学馆能用多少地?

姜田听他说完也不着急,转头看见张环也是顶着沙盘若有所思,于是笑着问到:“殿下可是在想臣的用意为何?”

张环一听自己被点名了,顿时有一种上课时回答问题的感觉,所以也就没有在意这个场合他身为太子要少说话:“先生的想法……学生还是能明白一二的,只是如今既然缺乏劳力,为何还要如此大费周章?”

听他说能理解自己的用意,姜田顿时来了兴趣:“哦?你不妨说说我是怎么想的。”

吴远听了这段对话直想拍桌子,这是你们师徒俩言传身教的时候吗?张环也是毫无自觉的回到:“先生这是在未雨绸缪,本地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六节、薅商贾羊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