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了。

“离少爷,真有这么回事吗?”

几名老爷子的部下问道。

“这……好像有吧!”

王离迟疑着道。几年前的事情他哪里记得?而且他说过那么多话,又怎么可能样样都记得?

“呵呵,恭喜九公,离少爷看起来在朝政上,比军事上更有天赋一些啊!”

赵老突然对着堂上的老爷子揖手道。

九公的长子,大公子王亘就是朝堂上的重臣,在政治上很有天赋。离少爷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又受到大公子的熏陶,言传身教,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并不奇怪。

如果说“关税”这个点子是离少爷想出来的,那倒是说的通了。

“离公子在这方面确实很有天赋,如果能在政堂上有所发展,说不定,未来赶上大公子的地位,父子同堂,也不是不可能的。”

其他诸老也纷纷附和道。

大厅上,老爷子皱着眉头,沉默不语,神色间似乎也有所意动。长孙王离其实小的时候,也有展现过这方面的能力。

这些他都是有印象的。

只不过后来,王亘坚持把他送到军伍,对于这方面的事情,老爷子向来是很少干涉的。他本人就是文武兼备,不管从文从武,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不过,如果这个点子真的是王离想的,那说不定,真的可以让王离子承父亲,进入朝堂之中了。

“这件事情以后再说。离儿,你要多谢谢你堂弟王冲,如果不是他,你想出来的东西,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了。”

老爷子一句话又把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王冲身上。

“不错!难道冲少爷小小年纪居然不贪功!”

“同族之间,能互相谦让,这是好事!”

“冲少爷小小年纪能有这种品质,这比什么都可贵了!”

………

议事厅内,众老看着王冲,纷纷夸道。印象比之前更好了。大世家之门,亲情淡薄,特别是这种将相门第,能够互相谦让,这是非常难得的。

王冲的谦让,坦承,不但没有降低众人心中对他的看法,反而因此对他更加高看一眼。

“冲少爷,以后多亲近,亲近。我们赵家在京城也有几处府第,冲少爷以后不妨多来坐一坐。”

在座的赵老,以及其他几位老人都对王冲发出了邀请。

王冲本来是有机会“贪功”,如果他不说出来,谁也不知道。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军伍,贪功这种事情都是很常见的,甚至坐到一座朝廷重臣的位置,也免不了俗。

一个人如果能够不贪功,公正的对待下属,就已经具备了一个统帅让人追随、信服的领袖能力。

当年这么多人跟着九公,死心踏地,就算是刀山火海也不皱一下眉头,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冲绝不会知道,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已经让议事厅里的众老开始考虑未来让他接手老爷子和影响的可能了。

虽然最后不一定能够成形,但是在众人眼中,九公这个最小的孙子,已经具备这种凝聚人心,统领九公所有门生故旧的潜力了。

——甚至连大厅里,最沉默,说话最少的那些白发苍苍的老部下也开始考虑这个可能了。

王冲笑了笑,只是感觉众老对自己的态度好像有点怪怪的,其他的并没有想那么多。堂兄王离在朝廷政治上的天赋,确实比他在军伍战争上的天赋要强得多。

这一点王冲坚信不已。

这样的天赋不应该埋没。否则的话,即是堂兄的损失,也是整个王家的损失。王冲相信,今天在这里赞同自己的人,未来必定会感谢自己,并且称赞自己眼光的。

接下来,王冲安静的坐在叶公的旁边,再没有多说。他的表现已经足够了,过犹不及。

王冲并不准备在接下来“一鸣惊人”,说到底,这是爷爷和他那群老部下之间互叙兄弟情义的机会!什么东西都是要是要适可而止的,王冲敢肯定,就凭自己刚刚的表现,接下来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做,爷爷也一定会重视、栽培自己的,就像大哥、二哥他们那样。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超出了王冲的预期。

“亘儿,现在朝廷里面都在商议些什么事情?”

老爷子和一班老部下聊着聊着,突然问起了大伯王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班老部下虽然已经卸下了权利,但朝廷里的事情也一直是他们关心的对象。

王亘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犹豫了一下,又改变了注意。

“最近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朝廷里面正在商议,要改都护为节度,设立十大节度使的事情!”

“嗡!”

听到节度使三个字,王冲浑身一震,猛的抬起头来,心中仿佛飓风过境一般,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节度使”!

王冲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听到这三个字。这是帝国的“祸乱之源”。王冲一直都知道这件事情,但从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源的。

因为等到王冲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木已成舟,大祸已成了。王冲就像其他人一样,只知道结果,却并不知道他的来龙去脉。

然而王冲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种斗室之中,听到“节度使”这三个字,而且从大伯王亘的说话来看,这件事情已经开始萌发了。

“节度使,节度使,居然是节度使……”

王冲心中喃喃自语,一片狂风暴


状态提示:第144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