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徐福大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万象更新

李铁匠整日坚守在炼钢窑中,他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

这样一种高耗能、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如果没有一个“铁打的身体”是无法胜任的。

李铁匠也知道自己年老体衰,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他便努力培养新手,准备多带几个徒弟才行。

现在从崇明岛上来了几个黑人,这让李铁匠非常高兴。

黑人的身体素质比秦人明显强了许多,他们天生对高温高热有着较强的耐受力。

而且爆发力出色,对于炼钢这种特殊作业,非常适合。

李铁匠注意培养他们,尤其对一个叫“久立”的年轻人,十分器重。

久立十七八岁的样子,身上的肌肉圆润饱满,浑身都散发着充沛的激情和活力。

这正是李铁匠需要的好苗子。

久立非常虚心认真地跟着师傅学习,他好像天生就喜欢干这一行。

从早到晚都耗在窑里,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

李铁匠十分满意,便逐渐把炼钢过程中,最核心的元素“碳”的应用技术,传授给了久立。

李铁匠相信久立会成为他很好的接班人。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钢好不好,最后都要经得起检验才行。

李铁匠现在越来越自信了。

他们打出的钢刀更加的坚固耐用,可以用“削铁如泥”来形容。

用钢打造的箭头也更加犀利无比,可以射入坚石,穿透敌人的胸膛。

这将大大提升义军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徐福让装备了新型钢刀和钢箭的义军将士,展开了一场演习。

以便更好地测试新式武器的威力。

演习的队伍分别由关飞和赵明率领,翁仲是总指挥。

队伍开赴到崇明岛的火山脚下,这里更加开阔,非常有利于义军布阵演练。

而且也不至于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义军和“敌军”依山相对!

“敌军”采用“大举进攻”的策略,频频向对方展开攻势。

而义军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将来敌步步引诱至腹地,准备一举歼灭。

关飞想趁此机会,好好杀杀赵明的锐气。

自从赵明造大船以来,把新朝百姓的眼球都尽数吸引去了,关飞便产生了失落感。

虽然自己发现了“黑炭”也备受大家的关注,但关飞心里始终觉得自己“矮”了对手半截。

关飞把赵明当成了“对手”,他时刻都在和赵明做着比较。

这便是关飞一贯争强好胜的性格。

其实在徐福的眼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二人各有千秋。

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飞是“敌军”首领,他首先向赵明的“义军”发难。

他命令主力军队从中路猛攻,想凭借强力冲散和打乱义军的阵营,再从乱中取胜。

赵明早已看出了关飞的意图,他令义军“值守不出”。

想消耗一下关军的锐气,再行诱敌深入之计。

关军频频叫阵,并搭上云梯,准备“攻城”。

赵军坚守“城池”,与登上城头的关军展开了厮杀。

关军将士齐拥向城池四周,想以“围城”之策,逼迫赵军出城应战。

关军在表面上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赵军似乎早已丧失了斗志一般。

“呵呵,这下赵明气数已尽矣!”

关飞正在得意,他似乎已经稳操了胜券。

就在大家都以为赵军将要弃城出逃之际,关军的身后忽然想起了一片喊杀之声。

“杀啊!冲啊!……”

赵军不知何时竟然迂回到了关军的后面。

关飞急令将士掉转方向,回击后方之敌。

与此同时,赵军的城门大开,赵明指挥大军,杀入关军之中。

关飞腹背受敌,最后只得“缴械投降”。

关赵之战,最终以赵明的胜利而告终。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落幕,双方斗智斗勇,无一懈怠,这让翁仲和徐福大为满意。

演习对新制的兵器,有了直观的测试结果。

钢刀所向披靡,可以轻松砍断旧时的铁刀,劈开将士身上的甲胄。

当然双方只是演习,不会真正伤及大家。

徐福果断地弃用了以前的铁质兵器和士兵的盔甲,一律改用新型武器和装备。

并且徐福通过此次对抗演习,还发现了义军在排兵布阵上的不足和缺陷。

他责令翁仲加强训导和演练。

徐福重赏了李铁匠,当然还有发现新型燃料的关飞和张鹏。

这种黑炭的发现和使用,成为了推动整个新朝快速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飞受到皇上的重赏,这多少让他从和赵明的“战斗”失利中,获得了些许安慰。

这种新型的钢材,不仅用在了军事上,还普遍用在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钢刀代替了家用的菜刀,农具中的犁头和镰刀换成了钢制的刀刃,更加锋利。

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和收割庄稼的速度和效率。

就连生活中使用的剪刀和绣花针也使用上了“钢”,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革命性的。

雁秋和三丫现在成了实践新型材料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来来,大家快试试这些‘钢针’!”

三丫兴奋地将泛着银光的钢针,递到了围观的姐妹身前,大家的眼睛不觉一亮。

现在雁秋和三丫一个是“剪刀派”,一个是“花针派”。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万象更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