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枭雄志>五百八十二 孙吴的立国之战

政治战场上的失败给孙吴政权带来的打击是肉眼看不见却真切的存在的。

陆氏逃跑之后,本来不少已经开始和周瑜接洽的士人忽然间都改了口。

他们本来已经打算出仕孙策,但是因为陆氏向北逃跑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他们对孙吴政权产生了负面感官,对江北的魏政权产生了向往。

这一战其实也是不得不打,不打的话,孙吴政权迟早会慢慢崩溃掉,打,还有一线生机。

周瑜和孙策都已经看到了,若要让孙吴真正立国,这一战,必打。

平定江东不算立国,只有这一战,才是真正的立国之战。

孙策动员六万军队,精挑细选,选择了强壮有勇力的士兵,让各军将领把自己的亲信部曲都带上,必要的时候必须要率领亲卫部曲冲击魏军。

孙策可是清楚得很,在江东这种部曲世兵制度的军队制度里面,最强大的军队往往就是江东将领的私兵。

当然孙策也有属于孙氏的最精悍的部队,人数也不少,约有万余人,而驻守各地的郡国兵和临时招募的农民兵,并不能算作主力。

孙氏政权当然也脱离不了那种临时招募战毕即撤的军队模式,想当然地认为郭鹏的军队也是如此,只是相对精良一些而已。

孙策认为郭鹏驻守各地的军队都是那种寓兵于农的模式,一起屯田的。

连周瑜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他们可不知道,郭鹏的正规军是不种田的,每天只是吃饭训练打熬力气,每七天还有一次负重长途越野拉练,上至大将下至火头军,一个都不许缺席,偷懒的直接当众把屁股打烂。

他们已经磨刀霍霍,准备等着江东兵马前来了。

孙策可不管,这一仗必须要打。

然后孙策定下了三路进兵的大战略。

孙策和周瑜亲自率领主力沿着濡须水进入巢湖,然后向合肥发起进攻,进而突破到九江北部,进取寿春,吞并九江郡。

老将程普带领两万偏师分兵进入庐江郡,攻打庐江郡,以占据庐江郡。

将军吴景率领一万偏师袭扰广陵郡,让广陵臧霸无法分兵支援九江和庐江,以此确保九江和庐江可以被攻取。

大的战略战术已经确定,孙策集团奋起而战,整顿兵马,囤积粮草,收拾战船,准备出击。

八月底,孙策的准备基本上完成,随时可以出击,而这个时候,张辽也已经基本上探明了孙策大军的进攻方向和进攻兵力。

意识到孙策大军的兵力是自己的两倍,张辽立刻传令,让于禁带兵两万进驻寿春为后援。

一旦他们在前方有翻车的风险,于禁立刻率兵南下解除危局,挽救局势。

张辽也不敢随便浪,虽然有了郭鹏的指示,但是从指示到落实是有距离的。

为了确保指示的落实,谨慎的张辽拉着同样谨慎无比的徐晃一起,带着从邺城来到这里的数算能力极强的计吏,在预测的地点测量投石机最好的射击角度和射击距离,然后从最专业的角度给了张辽和徐晃如何使用投石机的建议。

听他们说完一些十分深奥晦涩的东西,张辽和徐晃顿时觉得他们读的书好像和这帮人读的书有些不一样。

听说现在郭鹏非常愿意重用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的官员,计吏这个群体非常吃香,很受郭鹏的赏识,有不少寒门子弟甚至是黎庶子弟通过掌握数学能力从而得到了郭鹏的重用。

现在看起来,数学不仅能用在政务上,好像在军事上也能用的上。

张辽和徐晃对数学这个东西有所改观了。

有了这帮人的帮助,张辽和徐晃现在信心十足,要在孙吴水师抵达合肥和襄安县地区准备进攻的时候,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也试试投石机轰击战船是否如想象中那么犀利。

在张辽想来,这投石机对付城墙都不遑多让,对付木头做的战船,大概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就算有问题又怎么样呢?

孙吴兵马难道能和北方精锐铁骑争锋吗?

要是让一群驾船的船夫在野战争锋上占了上风,张辽觉得自己就真的白做这个军事首脑了,也枉费了郭鹏对他的信任,连比他更早加入郭鹏集团的于禁都要听他的指挥。

也不知道于禁是否乐意……

张辽有些担心于禁这个和他平级的将军是否愿意接受他的指挥。

他担心于禁心里不满意,所以和他不对付,出工不出力,后方有隐患那是不行的,于是张辽还写了一封言辞谦卑的信给于禁,希望他不要介怀。

于禁回信很快,说公务就是公务,既然郭鹏下令让张辽总督东南方面军,那他就听张辽的,只要不打败仗,他也有功劳可领,不亏。

张辽这才放下心来,安心的在前线调兵遣将。

东南方面战事行将展开,刘表方面也在为了北上的战事紧锣密鼓的筹备着,而在汝南郡和颍川郡方向,郭烈和李乾也做好了防御准备,随时准备应对来自南阳郡的荆州兵。

其实中部战区负责人乐进还是比较郁闷的,因为他喜欢猛冲猛打,上了战场就要奋勇争先不后退,那样才爽快,但是郭鹏不让他这样干。

郭鹏写信给乐进,让乐进坐镇在陈留,指挥郭烈和李乾抗敌,打防守反击战,绝对不允许乐进主动率军进攻,只要守住防线就可以,不许进攻。

乐进就不明白郭鹏为什么面对荆州那群软脚虾也不进攻。

荆州兵两万多自从进驻南阳之后就


状态提示:五百八十二 孙吴的立国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