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松花落>第十四章 义不逃责

云锦走出住院部大楼,等在康复中心停车场前的花园小径上,这条路是进入住院部的必经之地。

云锦才刚站定,便看到h从转角处现身。

h远远的看到了云锦,抬起手打了招呼,云锦也向他示意。

h走至云锦近前,站定后问云锦怎么会在这里?

云锦告诉h自己接到主治医生的电话,便来探望洛松花了。

h拍了下自己的头,笑说。

是我让人打给你的却忘记了,目的是观察洛小姐面对你时的反应。

你应该已经见过洛小姐了,感觉怎样?如何评价?

h很认真的看着云锦的眼睛,等待她的答案。

云锦据实相告。

她初见洛松花的感觉相当好,洛松花已经走出了那个自我封闭的世界,可以与她正常交谈,也有了正常的情感表达。

云锦对h讲了洛松花的痛哭,讲了洛松花的自责与悔恨。

这很好啊。

h露出满意的神色。

可她并没有康复。

云锦转折道。

为何?

h对云锦的话表现出惊奇。

洛松花的脑海中又生出了臆想,她认为李燚是被陈世昱蓄意谋杀的。以我少许的医学常识结论这臆想也是病,所以洛松花仍未康复。

h听了云锦的回答,赞许的点头。

你说的没有错,洛小姐的这个想法我也是清楚的,这几天正在着手解决。但你不必忧心,其实洛小姐有此种想法才是正常的。

h的话把云锦弄糊涂了。

正常?若洛松花这个样子也能叫正常的话,那么住隔壁病房的那个自称是天外来客的男子便也是正常的。

h看着云锦的古怪表情,知她误会了自己想表述的意思。

你不要误会。

h说。

h告诉云锦洛松花会有这种想法,是下意识的想要保全自我,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

日常生活中人在做错事或犯了过失后,心理上会下意识的想将自己应负担的责任推卸出去。

当然最后多数人还是会因为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此类道德观的影响,或是在权衡利弊后担责,但却不能因此忽略掉最初人们遇到事件那刻的心理活动。

这种下意识的逃责是人的本能,孩提时代便已经表现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名孩童因为奔跑而摔倒,继而痛哭。

多数家长尤其是带孩童的老人,在抱起孩童后会象征性的拍打地面几下,口中还要说上几句,责怪地面摔痛孩子之类的话。

家长做完这些后,奇妙的一幕也随之发生了,孩童不再哭泣。

于是这种哄孩童方式被一代代流传下来。

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责打地面后孩童不再哭泣了,是因为孩童认为大人已经替他(她)“报仇”了。

事实上我们低估了孩童的智商,孩童是知道土地根本不会疼痛的,他(她)之所以哭泣,除因皮肉疼痛外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要逃责。

他(她)清楚错在自己,是自己不小心才会摔跤,与平整的原本就是那个样子的地面并无关系。

他(她)会哭泣是对于自己的不小心,自己的疏忽而摔倒这件事感到了羞耻,他(她)哭泣的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受到身边家长的责难。

这时候的家长跑过去拥抱他(她),安抚他(她),这些关心爱护的举动,在孩童眼中却成为了一种信号,这信号代表的意思是“我不怪你”。

在家长的安抚下部分孩童会停止哭泣,但有些孩童仍在哭泣,于是家长又有了进一步的行动“拍打,数落地面”,借此替孩童“报仇”,“讨好”孩童。

其实这种做法在育儿上简直错的离谱,这样做无疑将孩童引入歧途。

孩童那颗原本就懵懂的,没有甄别是非能力的心会错误的认为,原来犯错误的是土地并不是他的不小心。

幸好科学育儿的提法受到新一代父母的重视,育儿专家特别针对这件事提出:孩童摔倒后不要立即抱起或是开口指责,应该鼓励他(她)重新爬起来。

喜欢奔跑是孩童的天性,摔跟头很正常为什么要指责呢!孩童总是要长大的,越早明白跌倒了便立即爬起来的道理越有益。

对不起,我又将话题扯远了。我只是想说明“逃责”是人本能的,想要自保的方法之一。

h意识到什么,出声向云锦致歉。

由小及大,洛小姐会有此种想法,也是在下意识的逃责。

我了解过洛小姐的个人情况,也了解到婚礼当天因车祸去世的洛小姐丈夫的情况,并派人调查了这对小夫妻的情感纠葛。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李燚的死,洛松花是有责任的。

洛松花欺骗在前,背叛在后,其间还伤了李燚的伯父,而最终又让真相在两人婚礼上揭开。

令身体和头部曾受过重创的李燚瞬间崩溃了,并因此导致了那场惨剧的发生。

对于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清醒后的洛松花能够想明白,可洛松花不愿,也不想承认,自己就是间接害死李燚的凶手。

于是洛松花寻找到了自己最恨的陈世昱做替罪羔羊。

云锦听h的解释觉得有几分道理,不过仍存了疑虑,推卸责任什么的,并不是她所认识的洛松花处事方式。

但转念想只有这样洛松花才会稍稍心安,不再愧疚欲死,故此这想法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吧。

只是洛松花若存了这份执念,怕也不好。

云锦正心思百转,一旁的h早已看透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义不逃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