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漠唐>第七十一章 震动
汇报,李晟基站起来向诸位团团一揖,“诸位,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等都能各司职守,兢兢业业,保证了平定州、承天军的安定,功不可没,请受李晟基一拜”

这些人哪敢受他一拜,赶紧一个个避开了。

接着李晟基又宣布了新的任命,自然是朝廷正式发布的文书,季无忧、刘继思、元丰等听了自是万分高兴不提。

可惜欧阳浩还在云州养伤,不然,节度府的判官、掌书记、长史、司马可算凑齐了。

和大难不死的李继基长谈过后留他在自己宅子吃了饭,最后决定让他带领三千弩手,取名“强弩都”,弩比弓箭好练,相信在短时间内即可成军。

李继基自然也成了强弩将军。

转眼便到了月末,轰轰烈烈的秋收开始了,今年平定州可是有五十万亩土地,按照五成的税赋,那也是二十五万斛,李晟基亲自带头,刘继思等人上下调度,十天功夫就将平定州三县的粮食全部收获入仓。

秋收之后,大家都看着李晟基,等着他一声令下便浩浩荡荡北上了。

可是李晟基却稳坐钓鱼台,没有半点要北上的意思,还把姚猛的一千五百骑兵调了回来,欧阳浩也跟着回来了。

周瑜还好说,新上任的承天军使符彦饶却不乐意了,不过在李晟基拿出李从珂的一道密旨后,符彦饶就再也没有催他了。

九月十八日,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平定州。

李从珂下旨,将石敬瑭调到郓州,任天平节度使。

九月二十日,石敬瑭拒不接受调令,向天下发出了讨伐李从珂的檄文,内中诸如“残暴无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得位不正”的词语充斥,反正一看这檄文,李从珂绝对是一位不亚于商纣夏桀的亡国之君,诸位“义士”赶紧响应河东的义举,救黎民于倒悬,重拾朗朗乾坤。

洛阳方面也快速做出了反应。

以代王、佑**节度使李晟基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从北部进兵太原。

以魏公、成德军节度使符彦卿为东面行营招讨使,从东面进兵太原。

以府州刺史折从远为西面行营招讨使,麟州刺史杨信副之,扼控黄河,从西面封锁河东军。

以张敬达为四面兵马都部署,统一指挥四面的兵马,并兼南面行营招讨使,高行周副之,从南面进兵。

以天雄节度使范延光率兵两万进驻成德军,作为东面行营、北面行营的后援。

以枢密使、皇城使宋审虔带领禁军一万人及两千彰圣都骑兵进驻泽州,为南面行营的后援。

河东震动,河北震动,天下震动!

历史的车轮虽然稍稍停滞了一下,但仍然依着巨大的惯性朝前滚动。

李晟基听到这个消息,暗暗叹了口气,离开洛阳之前,他与李从珂、李重美探讨过河东可能的战事,并建议他去云州上任并稳固形势后他们再动手,没想到李从珂还是按捺不住,提前发动了。

现在倒好,李晟基还有一部分兵马孤悬在北边,南边的兵马又不足,如果契丹大军此时南下,他可是进退两难了。

因为,留在北边的兵马根本不足以封锁契丹大军,白白浪费在北边,而南边空虚,也不足以进兵太原。

不过朝廷诏令已下,李晟基还是下达了几道命令。

一个月后,契丹大军南下了!

其实耶律德光倒是想与石敬瑭同时发动,不过草原军队的集结不像中原,常备军就是两部皮室军、属珊军,总数也只有七八万,当然不可能全部南下支援石敬瑭,至少要留一部分弹压草原各部。

而其它各部并没有常备军,平时都是牧民,战时自备战马、武器、粮食(羊,汇集后再由管理辎重的统一安排),耶律德光不可能提前召集几万大军呆在边境,白白耗费粮食,同时也是一个隐患。

所以,一个月之内,能召集几万大军还亏得耶律德光此时威望正盛,各部首领还心怀畏惧。

历史上石敬瑭发动后,耶律德光可是花了三个月时间才纠集大军南下。

……

平定州。

据大同方面传来的消息,此次南下是由契丹大可汗耶律德光亲自率领,号称三十万,不过据探子报回来的消息,军马最多五六万,牛羊无数。

五六万,就算只有五万,还都是骑兵,想想都胆颤。

接到朝廷的诏书之后,驻守朔州的岳军候带着第三都,驻守灵丘的秋悲风第一都马上南下,在契丹大军到来之前回到了平定州。

这样一来整个北面就只有恽怀楚的第二都(驻扎横野军,防备妫州)、高怀礼的第四都(偏关)、谈谦的第八都(飞狐关,防备赵德均)了,其余六都、姚猛的一千五百骑军都、三千新练的强弩都一共一万三千五百人都堆在平定州。

李晟基这“北面行营招讨使”未免有些名不副实,叫东面行营招讨使还差不多。


状态提示:第七十一章 震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