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名门>第二十三章 碎叶风云 四
而来士兵排成长长的队列。踩着呛人的尘土艰难地行进。人流中夹杂着运载刀枪、弓弩等轻武器的马车。押运兵就趴在车蓬。不断地有人跑出队伍。钻进灌木丛中。蹲下去。

再前面是骑兵的队伍。不时还可以看见骑兵队中夹杂着几辆马车。里面坐的是文官和参军事。一会走过一片有泉水的密林。骑兵纷纷下马取水。一会儿又展开队列。跨过白马河。接着便有从龟兹而来地马车满载粮食、干草和铁蒺藜从两边涌入。偶然还有一小队斥候骑兵抢到这个队列的最前面。

与官道平行地二里外便是赤河。数千从西域各国征来地民夫正艰难地拉着一队大船。发出低沉地、有节奏地、震人心魄的号子。大船上装载着粮食和各种重型守城器及火器。尚未组装的巨型石、床弩、连环弩、霹雳车。船舷两边还摆着一排巨大的地听。船上还有可怕的火药弹、燃烧弹以及一桶桶的火药和火油。都被重兵护卫着。

这支队伍是远道而来地沙州军和肃州军。约有一万余人。并运送五十万石粮食。兵马使是中郎将郁重楼。他们的目地地是千里外的疏勒。队伍从沙州而来已走了整整十天。

此时已经八月上旬。大唐准备与大食地战役已经进入了最紧要的关头。大唐举全国之力。集中了八百万石粮食和不计其数的各种军需物资。从各地征调了近十万辆马车。源源不断地将这些物资送往西域。同时又从各地调集五万府兵再次奔赴安西。这样。整个安西地区的唐军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二十五万。大军从伊吾(今哈密)就分兵两路。一路奔赴疏勒。走金龙道北上碎叶。另一路走轮台。越过天山到弓月城。沿丝绸之路的北路进入大清池流域。

可就在唐军大举增援碎叶的同时。大食人已急不可耐。争夺阿史不来城的战争率先打响了。

二十天前。唐军攻占了碎叶北部地要塞阿史不来城。这件事传到巴格达后。拉希德震怒异常。当即罢免了擅自调阿史不来城守军南下地拔汗那总督。同时调准备前往拔汗那的五万突厥奴隶军中地两万人。直扑阿史不来城。一定要在九月碎叶会战打响前拿下这座关系重大的城堡。

二万大食军从撒马尔罕一路北行。经怛罗斯城折道向东。又行军近八百里。这一天终于抵达了阿史不来城。

阿史不来城的唐军也已增至二千五百人。已经快达到三千驻兵的极限。城中的原突厥住民已被全部迁走。使阿史不来城成为了纯粹的军事堡垒。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部署。此刻的阿史不来城已被唐军打造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五十部最新研制的巨型投石机被安置在城头。另外还安装了三百部床弩。这是对付敌人大型攻城机的利器。除此外。城内还有三十万支弩箭和大量用于投掷的巨石。甚至还有数百只火药弹和燃烧弹。

天黑后斥候传来消息。大批敌人已经过了俱兰城。正向阿史不来城逼近。他们携带有大量的攻城武器。军容整齐。装备精良。

俱兰城在西方八十里之外。是一座平原上的土城。主要给牧民和牛羊躲避暴风雪而建。十分简陋。也无险可守。既然敌军已经过了俱兰城。就算携带攻城器行动缓慢。但离阿史不来城已经不远了。

第二天黄昏。乌云密布、朔风劲吹。施洋站在阿史不来城最高的眺望塔上。凝视着天边翻滚的乌云。他因夺取阿史不来城有功。已被王思雨破格升为都尉。率领二千五百唐军镇守阿史不来城。但谁也没有想到。大食与大唐时隔五十年的又一次战争便是从他们这里拉开了序幕。

在施洋的身旁站着果毅都尉赖金麟。这位从小便随父亲在商道上谋生的安西汉人对这一带的地形异常熟悉。他计算了一下便道:“施将军。如果敌军是用战马拖拽攻城器。那他们每个时辰一般能走二十里。加上中途的停歇时间。他们应该到了。”

“你说得没错。他们已经到了。”施洋面无表情地望着远方。在天穹下。一条长长的黑线出现在了草原的尽头。

“施将军。我们该怎么办?”第一次经历大仗的赖金麟开始紧张起来。

“还能怎么办。”施洋冷冷地下令道:“鸣钟示警。命弟兄们各就各位!”

刺耳而急促的钟声在阿史不来城的上空敲响了。两千名唐军奔上城头。他们或张弓拉弩、或调试巨型投石机和床弩。紧张地注视着敌军逼近。乌云低垂在城头。风雨欲来。战争一触即发。

最新章节请百度搜索【*(7)78xs(8)78xs(小)78xs(说)*】78xs【(w)78xs(w)78xs(w)78xs.(7)78x)78x)】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碎叶风云 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