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桃花曲>129.第一百二十九章
心,将目光自棋局中撕下来,坚决地望着她道:“你今日累了,快去歇下吧。”

王妃凝视着她,笑容轻缓:“那明日,再与殿下下两局,可好?”

一句话,使得汉王的遗憾也消了,她显出一个欢欣的笑容,点了点头。

二人相携,往内室去。

汉王昨夜安然度过,今日便不那么紧张了,与王妃并肩平躺在瓷枕上。时辰尚早,她还睡不着,过了一会儿,转头见王妃也还醒着,她便侧了侧身,面对着王妃问道:“明日归宁,我们几时出发?”

王妃略一思索,道:“早去早回罢。”

她说完,却不闻殿下回应,王妃也侧身,正对着汉王。汉王抿了抿唇,她还记得这门亲事是如何得来的,自也记得王妃与太常并不很亲近。她留心着王妃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我听太常说,你幼时便随舅父离京。舅父家中可有人为官?可有亲眷旅居京中?”

她想,相比不闻不问的生父,王妃想必与舅父更亲近。若是舅父家中有人在京,她们去完太常府,也可顺道拜访。

她是好意,也难为她想的这样周到。然而王妃不见欣喜,眼中反倒闪过一抹惊慌。

她那处境,太常想是知晓的,她摊开了与他分说,想必太常,也不至于执着。

这日正是往太常府中一叙的日子。

汉王整肃衣冠,带上十来名仆役,登车往太常府上去。

太常一早便开中门恭候,在门前等候许久,终是见到王驾驾临。他忙走下台阶,站在门下施礼迎候。

王驾在府前停下。随侍王驾的宦官上前开了门,在车驾旁轻唤一声:“殿下,到了。”

太常稍稍直身,抬头望向那车门,只见片刻,车中便走出一少年来。少年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肌肤细致得如瓷器一般,显得稚气未脱。下了车,她目光淡淡地落在他身上,弯了下唇角,算是笑过了,口中以官职相称:“太常免礼。”

太常道了:“谢过殿下。”方直起身,笑着引汉王入府。

汉王跟在他身旁,一路朝里,往厅堂走去。

太常言辞诙谐,与她说些趣事,汉王也认真听了,却甚少开口。话头说着说着,不免就往正题上转。

太常叹了口气:“小女出生之时,她的母亲,因难产过世。”

汉王依旧只听不语,耳朵却刷的竖起来。

“她是臣长女,那时,臣也是头一回做父亲,颇为生疏,过了几月,家中又为臣聘了一房续弦,臣之舅兄唯恐家中诸事忙碌,照料不好小女,派了人来接她去。直到今年春日,舅兄过世,我父女方得一见,了却了臣日夜记挂。”

太常语气寂寥,缓缓叙来。

二人已在堂上坐下了,婢子奉上茶来,汉王已端起茶盏,闻此言,又放回手边的几上,转首过来,身子也跟着侧了侧,朝着太常,不解道:“太常既如此想念令嫒,何以十七年不见一面?”

太常面容一僵,又忙笑了两下,道:“殿下有所不知,山高路远,道途不便,她彼时年幼,怎堪奔波?臣也是……”

他还没说完,汉王便认真地点了点头,一本正经道:“太常果然慈父心肠。”

太常便哽住了,笑了两声,竟有些接不下去。

汉王转过头去,也不说话了。她有些生气了。她又不傻,哪里听不出太常是因续娶,担心原配之女,碍了新妇的眼,方送她走的,一走十七年,不闻不问。

她前两日只忧心如何将这桩婚事揭过不提,却未曾想过,为何太常要将女儿嫁与她。眼下看来,必不是女儿着想。

她原想与太常分说,女儿若嫁与她,是祸非福。这下也不好开口了。

也是,太常身在朝中,岂能不知她处境,却仍要将女儿嫁与她,想来是细细计量过,另有所图的。

汉王气鼓鼓的,若是此时四下无人,她的脸颊就要鼓起来了。

太常约莫也觉尴尬,又笑呵呵地开了口:“小女命途颠沛,幸得有殿下,可为良人。连陛下,也以为是良缘。”

他又请出陛下来压她了。汉王在心中哼了一声,双唇闭得紧紧的,一个字也不说。

太常又道:“堂中闷热,臣府中有一亭,每到夏日,夏风穿亭而过,凉爽异常,殿下若有兴致,何不前往一观?”

汉王不想与他同处一室,便颔首答应了。

太常唤了名婢子来,令她领着汉王去。

汉王这才想起,大约亭中,便是她要见一见的人了。

她顿时觉得紧张起来。一面走出去,一面想,太常这边已是心意坚决,难以动摇。如此,不知亭中是否还有转圜。

太常送她到堂前,看着她随婢子渐行渐远,抬手捋了捋须,轻轻叹了口气。

经过一道游廊,景致忽然开阔起来。

婢子笑得略带羞怯:“殿下,就在前方了。”

汉王点了点头,环视一圈,便又目不斜视起来。她其实有些拘谨,但又不知如何纾解,不知如何掩饰,便干脆抿唇不语了。

她自小就少在人前,也不与人往来,待大一些,偶尔出宫饮宴,就不知如何待人接物。她起初颇为无措,直到某一日,晋王兄府上,彼时还是公主的陛下对着一聒噪的世家子只淡淡一笑,却不搭理,世家子起初还未看出什么,之后瞧出公主兴致怏怏,便恭敬退下了。

她忽然明白过来。她们同是皇子皇女,身份尊贵,她不说话,旁人至多以为她傲慢,却不至于来缠着她,逗


状态提示:129.第一百二十九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