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唐不良人>第五十八章 左相和右相
算个什么。”

“那好,我说的都是酒话,醉话,胡话,大家听过,明天酒醒都须忘掉。”

苏大为手指抚摩着酒碗,将回长安之事,简略提了提,重点说了一下高阳公主的案子,以及今日紫宸殿上所见所闻。

“李义府完了。”

安文生和李博,几乎同时做出判断。

而高大龙,则是抚摸着下巴,眼中光芒闪烁:“那个郭行真,有点意思。”

“文生,以你看,今日紫宸殿,真的这么巧吗?”

安文生本来有所怀疑,此时听苏大为一提,肉乎乎的手指轻摸着自己脸颊,细长的双眼微微开阖,仿佛醉态可掬的道:“你既然如此说,必然已经有了判断,我也不相信世上有如此巧合,若看起来巧,多半是有心设计。”

“是啊。”

苏大为拍了一下自己大腿:“当日王勃找我,提到李义府的事,才会有我之后潜入相府中,去查他的事,也才有了今日我在紫宸殿去参他。”

停了一停,苏大为举碗喝了一口,接着道:“我现在回头去想,便觉得,此事应该是王家与郝处俊、上官仪等人设的一个局,借了我的力。”

当今朝堂上权力平衡,乃是李治一手设计。

就以相位来说。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的具体职责可以简单概括为: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施,三者相互制约,三权分立。

尚书省的长官名为“尚书令”,中书省的长官名为“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名为“侍中”,三省的长官都被称为宰相。

又因为“尚书令”这个官职比较特殊,唐高祖李渊时期,秦王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其他官员为了不逾越李世民,所以尚书令这个职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空缺的,因此尚书省的二把手“尚书仆射”就成了宰相。

因为唐朝有个官衔名叫“知政事”,实际上三高官官都兼任“知政事”,但尚书仆射逐渐不再兼任“知政事”,因此,它的宰相有名无实,逐渐沦为“假宰相”。

所以,令和侍中这两位宰相。

《通典》曰:“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

渐渐地,大臣们习惯把侍中叫做“左相”,把中书令叫做“右相”。

所以身为中书令,改名后叫西台令的李义府,为当朝右相。

而左相,门下侍中,改名后为东台侍中,现为宇文节。

但宇文节老迈,现在病重,东台之事,基本都由郝处俊在代行。

明眼人看出,郝处俊就是李治属意的下一任东台侍中。

也即左相。

以派系来分,许敬宗、李义府等是一派。

郝处俊和上官仪,则属另一派。

李义府之前的中书令,是许敬宗。

如今许敬宗被李治命为尚书右仆射,基本上是给荣誉养老。

李义府接任了右相之位。

如果李义府被除掉,右相之位空悬,原本势均力敌,维持平衡格局,可能因此失衡。

正因为以上这些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如果是由郝处俊和上官仪这一派发动的弹劾。

李治很有可能会怀疑动机,而采取观望。

但今日在紫宸殿上,以苏大为率先弹劾李义府开始,再加上郝处俊的弹劾,其意义大不相同。

这意味掌握情报秘谍机构的都察寺,以及左相一系,同时对李义府出手。

就连李治也不能再保持平静,必须要有所回应。

苏大为在无意中,被郝处俊等人,绑上了同一辆战车。

尽管,他们此前从没有任何私交,也从没私下见过面。

“王家……王家可不是什么小族,人家的道行深着呢。”

安文生手里端着酒碗:“如果是我在长安,一定要劝你,先观望一下。”

“谁特么知道,王勃那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居然会给人挖坑?”

“哈哈,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但就是莫名好笑。”

高大虎在一旁嘟囔一句:“那个王勃?我好像看过一眼,才十几岁吧?就能设计来坑阿弥?”

“不是他,是背后的王家,他自己未必知道那么深。”

苏大为苦笑一声:“不过这也是阳谋,李义府想动都察寺,我就必然和他站在对立面上。”

“王家有何理由和郝处俊他们联手?”

“李义府被视做武后的人……”

“行了,这事都烂在肚子里吧,朝堂这场风暴,才刚刚掀起,咱们看戏即可,以后可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铜钱。”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左相和右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