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网游之帝国争锋>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
武将的战功因被冒领而一笔带过是常见的事,反过来,如果战事失利,文官则可以用很具体的理由把责任推到武将身上。武将要保住自己的部分功劳也容易,只要投靠某个大员,成为其党獠或至少与其同利即可,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

可惜俞大猷为人正直,“以古贤豪自期”,既不迎合权贵,也不讨好上司,且坚持原则,不如戚继光圆滑变通,遭到嫉恨和排挤在所难免,功劳被抹杀还是小事,有权势者因其不肯逢迎,不愿投入自己的怀抱,更欲除之而后快。为此俞大猷曾经多次被问罪,只不过战事紧急,实在需要如他这样的将才,才免于牢狱之苦,甚至杀头的横祸,一次次重新出山为那些战败将领收拾残局,“戴罪立功”。

就是因为这些不公平的因素综合起来,造就了一代名将淹没在历史之中,不被世人所知,可谓可敬可悲可叹!

…………………………………………………………

【姓名】:俞大猷,【表字】:志辅,【籍贯】:明代晋江

【等级】:ss级,【职业】:武将/大师级武师/大师级发明家,【住址】:白虎郡虎口县诺国诺城

【基本属性】:

统率:99,武力:98+2,智力:93,政治:72

【个人称号】:

俞龙戚虎:俞大猷、戚继光专有称号,所属部队战斗力提升10,与倭寇战斗时所属部队战斗力提升50。

【个人装备】:

少林棍。

【天赋特性】:

水神:群体被动技能,担任水兵部队首领时,可提升部队全属性30。

步兵精通:群体被动技能,担任步兵部队首领时,可提升部队全属性20。

骑兵精通:群体被动技能,担任骑兵部队首领时,可提升部队全属性20。

战车精通:群体被动技能,担任战车部队首领时,可提升部队全属性20。

武术精通:精通各派功夫,可传授荆楚长剑、太祖长拳、少林南拳、杨家枪、俞家棍,战斗时提高个人攻击力10。

绝世猛将:武力惊人,勇冠三军。战斗时可全面提升个人战斗力20,担任部队首领时可全面提升部队士气20,降低敌方部队士气10。

兵器精通:精通各种战争器械,擅长兵器发明。

练兵:练兵达人,训练士兵时,部队经验获取速度提升50。

忠诚: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背叛,光明磊落,任劳任怨。

俞家军:可征召90级特殊兵种俞家军,俞大猷专属部队。

兵车营:可征召90级特殊兵种兵车营。

…………………………………………………………

俞大猷的属性简直华丽的要命,如果不是诺国已经有了李存孝这个在武力上更加逆天的数据,俞大猷简直就是诺国第一武将了。

虽然在武力上不如李存孝,但是若论综合属性,李存孝属于将才,而俞大猷则属于帅才。四维属性,有三个达到90以上,统率和武力更是近百,乃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尤其是武力在定居诺国之后,由于五禽戏的加成,达到了ss级。

这里李诺忽然想起来了,俞大猷加入诺国给诺国带来的声望和综合国力指数加成,竟然和蹇叔、百里奚这两个s级的人物是一致的。看来系统是按照原始属性加成的,并没有按照加成后的属性算,亏了亏了。

如果说在四维属性上除了武力不那么华丽之外,当然是说的与李存孝相比,现目前的俞大猷,能够超过他的武将已经不多了。在天赋属性上更是华丽的一塌糊涂,算上个人称号的话,俞大猷竟然是有十二个天赋特性,要知道李存孝这sss级的金字塔存在,都比他少了五个!

“俞龙戚虎”,说的就是明朝抗倭英雄俞大猷和戚继光,龙在前,虎在后,在华夏历史上,从南北朝时期,虎的地位就逐渐下降,龙成为皇帝的象征,虎代表的是军队;再加上左青龙右白虎,古代更是以左为尊,这也在某个方面说明了当时俞大猷是强于戚继光的。

不过,诺国怕是难以对上倭寇这种华夏儿女共愤的敌人了。

在三个或者四个兵种的技能上来说,俞大猷可谓是全才了,只是因为他在水战能力上的突出,才掩盖了他在步战和骑战上的能力,俞大猷乃是实实在在的全才。

俞大猷五岁读书,十五岁中文秀才,29岁因父亲死,家境困难,投笔从戎,继承祖职百户。他用心学习骑射之术,从李良钦学荆楚长剑,赵本学又把家传太祖拳授予他。嘉靖十三年(1534年)十月,参加武科的乡试以箭射及《安国全军之道》得第五名,中进士。他的剑术、射术、拳术可谓天下无敌。他敢于单骑简从深入敌境,靠的就是他过人的武艺。

俞大猷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中,丰富了遗留在福建的少林拳,现称南拳,突显与少林拳之差异。他传下荆楚长剑、杨家枪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

尤其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棍法回传嵩山少林之事。嘉靖四十年,他造访少林寺,发现少林棍术“已失古人真诀”,“择其僧之年少有勇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从”,随俞大猷南征学习棍术。二僧随大猷南行,“出入营阵之间”三年艺成,二僧请归,“以所授之教转授寺众,以永其传”。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俞大猷功不可没。至今嵩山少林仍有太祖拳、俞家棍。1994年郑州嵩山少林武术代表团专程访问俞大猷故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