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的部分内容公布于众后引起巨大反响,义愤填膺的国内民众和媒体纷纷表示应该对丧心病狂的盗墓集团,进行长期的“严打”抓一个杀一个。

而一些自身没有很长历史的国家则不无酸气的表示,只有盗墓贼能敦促中国下决心发掘本属于全人类的瑰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陵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在天幕之下,飞船却渐渐显露出真容。在地下1200米处,一长约105米、宽约68米、高约50米纯金属物体在灯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飞船的形状不是国外杂志上的那种碟状,就像是两个半卵形合在一起,只不过下面的半卵形小一号,致使上面的半卵形多出的部分形成一个略微向下弯曲的边。

两个半卵形上还各有两条椭圆形下陷的线条,把半卵形分割成三环套月的图案。

从正面看有点像珍珠贝的形状,所以才被古人称作螺舟吧。

在联合指挥部指挥室的巨大屏幕前,积聚了几乎所有参加此次项目的专家。

目不转睛的盯着飞船前那个自告奋勇的研究员,慢慢的把手里的金雁按在凹陷处。就在他的手刚刚离开时,金雁和凹陷结合处,闪过一圈银色光芒,完美的契合到一起,完全看不到原有的缝隙。

随后飞船下部正中一处金属就像液体一样流淌下来,直至地面才又从新凝固成一架金属梯。

而原处则显露出一个类似西方棺木上大下小的六边形门,门内的金属发出柔和的光芒。

屏幕前的专家们再也按耐不住,纷纷要求登船考察。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先派出三人登船。

军方代表负责警戒和录像,中科院代表负责寻找一切与科学有关的物品,社科院代表则负责与文物相关物品。

三人进入飞船,走过长长窄窄的过道,一路上没有见到任何门,上下左右都是平滑的金属。

一直走到一个圆形房间,大概有二三十平米。一边是一座弧形操作台,只有画满象形文字的金属触摸式按键,没有任何类似方向舵或手柄一类的操纵器。

操作台旁边是一个半包围式的座椅,座椅旁的墙壁上是一片小篆文字。

经社科院专家辨认,原来这把座椅是驾驶员用来驾驶以及休眠用的控制仓,同时具有身体修复功能。而文字就是操作方法,还有操作台上的一个按键组合是回归母星用的,再没有别的功能介绍。

三人通过对讲系统与指挥部商议后,决定操作一下身体修复器,看能不能弄清工作原理。

军方代表义不容辞的接受任务,把交给队友,坐进座椅按提示进行操作。

突然圆形房间正中处的金属地面开始液化,从中升起一个圆柱状金属并开始固化,最终形成一个高鼻梁深眼窝的人脸造型。

很像位于东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上的巨石雕像“莫埃”(moai)。并操着奇怪的语调告知三人,此处只有始皇帝可以使用,其他人没有此权利。

精通古汉语的社科院代表主动担任起沟通者的角色,说明了此行的目的。

对方沉默片刻似乎在思索,然后才表示始皇帝从来没有给自己修过陵墓,更没有什么地下宫殿。

他只要能及时赶到此处,什么病痛都可以治愈。并且可以在完成任务后,乘坐此舰前去母星。

可惜他在第五次搜索任务中突然暴毙,他的随从们把遗体送来此处,已经无法修复,被收纳到舰内。

只是他们随后封闭墓道没有输入指令,以至于它(飞船)滞留至今。并要求三人按墙壁上的指示进行操作,以便于它返回。


状态提示:3螺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