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建文天下>第一百二十章 无奈的选择
将们也摩拳擦掌,希望自己也能名列其中。

至于倭国,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倭国还没有被外来者征服的历史,这一点让倭国人甚为自豪。

华夏和倭国总共发生过两次战争,第一次是唐朝平定高丽时双方在白江口发生的海战,这一战以倭国惨败告终,为抵御唐朝入侵,倭国在整合国力的同时,在西北海岸建立是工事防御唐军登陆,不过好在唐军没有入侵日本的意思;第二次则是元世祖时期的攻倭,这次攻倭分为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白江口惨败,让倭国向唐朝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击败元军的进攻,则让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其精良的武士刀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近身格斗中,蒙古族的武士都不是倭国武士的对手,更不用说当时的汉军了。

基于种种考虑,即使倭国卷入了胡惟庸谋逆案中,洪武帝朱元璋仍然将其设为不征之国,只可惜这除了助长倭国的气焰之外,没有什么用处。

虽然朱元璋建立了庞大的水师和沿海卫所,但倭寇的袭扰却一直无法根除,派使者晓瑜倭国,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朱允炆开海之后,排除水师大力清剿倭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自济州岛海战,倭国和朝鲜联军惨败之后,倭寇又开始猖獗起来。

为惩罚倭国,朱允炆提出了倭国赔偿白银五百万两,割让石见银山的条件,也许是这个条件激怒了倭国人,倭国人选择了支持楚王谋乱,在山与李景隆袭击圣驾,这一点让大明朝廷愤怒不已,要求足利义满到京师来领罪,同时赔偿白银一千万两、割让九州的条件,但倭国使者回国后,则消息全无,有的只是倭寇袭扰变得更加频繁。

在如何处理倭国的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一派以为应该遵循洪武旧制,清剿倭寇,同时拒绝倭国前来朝贡,这本质上相当于禁止与倭国的贸易;另一派则以为,倭国罪无可恕,从问题严重程度上说,倭国所犯的罪行比朝鲜要严重的多,不能不进行惩戒,否则天朝的威严何在?

之所以分为两派,还是因为大家心里没底,当初与朝鲜开战时,反对的人并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赢面非常大,输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征伐倭国,就另当别论了,跨海远征,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如果在关键时刻再来一次“神风”,增援和补给送不上去,恐怕就要重蹈忽必烈的覆辙啊!

不过在朱允炆看来,完全征服倭国有些困难,但如果只占领九州岛,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而朱允炆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石见银山。

朱允炆需要白银,需要大量的白银,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同等或者更多规模的货币支撑,否则就会陷入通货紧缩,而这一点,在建文六年之后,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章 无奈的选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