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秉烛夜待>10.念书

“那这个遗址现在在哪儿?我们这些住在这里的人之中难道就没有谁见过么?”

“对啊,怎么也很少听人说起过呢?”

终于,好奇心使人发问,旁人也跟着附和。

“无处可考。怕是战争时候被毁坏了,如今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回答的语气并不确定,透露着一半的猜测。

“为什么会有这个封印呢?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与神之间发生过什么争执?”

“天神是不是和凡间的人有过矛盾?”又有人发问。

“你即便问我再多的问题,也只能是一问三不知了。”

说书先生仿佛又变了一个人,每当谈到这个话题,他就像是瞬间就从无所不知的贤人变成个吞吞吐吐的傻子似的,这样一来,越发地引起了众人对于得知事情真相的好奇不已。

只听得他幽幽地说道:“平常这种似有若无的事情,不如打仗听起来精彩,因此我也从未仔仔细细地好生去读,况且书中即便是有所记载,也确实不太多呀……”

说罢,先生缓缓地又叹了口气。他今天已经是第好几次这样叹气了。

“总归,也不该是什么坏事。”

他似是在安慰着大伙儿好奇心中隐隐透出的一些不安。

“书中并未提到任何不祥之兆。至于封印,毕竟是传说中为神族所留下的。既然过了这么多年这个镇子一直平安无虞,即便离战事很近也从未受影响。从孤孤单单的几间子茅草屋发展到如今的人丁兴旺,哪怕处于两方交界之地,竟从来都毫发无损。由于地势隐秘难寻,大家也一直安享着太平,谁都不知道这是不是那个封印起的作用。”

说完他环视了一圈,似是在查看众人的反应,又道:

“况且,这也不过是个似有若无的传说而已。”

紧接着,先生的语气开始有些神神叨叨起来,

“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子不语怪力乱神,你若问我具体,老头儿我也说不上来。只是模模糊糊看到过有着这么一些说法,应了大家的好奇心,在此转述罢了。故事不完整,各位官人多担待。”

再三地重申之后,还拱手做了个礼。

众人俱是点了点头。

“可曾有后人亲眼见过这个封印?”

还是有人不服气地想知道。

“据我所知,从未有过。神祗里留下的封印,有幸见到的一定也不会是一般人。”

这时,先生在人群里再度用视线找了找一开始提出问题的小孩,他依然坐在那里,带着一丝茫然。刚刚那些话,也不知是听懂了多少。

他对他伸出手指,在空中朝他点了一点。

获得他的注意后,便提问道:“小家伙,你那位爷爷还对你说了些什么啊?”

小家伙闻声看向他,扑闪扑闪的眼睛一下子就睁得圆圆大大的。

他稍有失神地摇了摇小脑袋,朝天辫也跟着摇晃了几下子,模样儿甚至滑稽可爱。

只见他似是在思考般地呆愣了片刻,开口却低声道:“我爷爷已经不在了。但他说过,这里有个地方藏着很值钱的宝贝。只是他也说了,那宝贝大家谁都不能随便碰,即便真的找着了,也要好好地放着,也不能胡乱地看,不然会给镇民们带来一些不好的事情……”

五六岁的小孩,说起话来倒是伶牙俐齿。

众人不免生出怜爱,也忽略了他说话的内容,尽当作是童言无忌。

此时又得知他所尊重的爷爷已经不在人世,看他说话间双唇似是不由自主地一颤,眼里又像是含了泪花,不禁加重了怜悯之心。

更有人为此深深地叹了口气,大大方方地将心中的遗憾表露无遗。

说书先生也跟着叹道:“你爷爷造刀造剑,想来应该是个铁匠。在很早之前,我们镇的元老中就有几个是铁匠出身的。他们受过不少徒弟跟着学打铁铸造刀剑,只是后来大多改成了铸造家用的菜刀,或许他们所知道的秘密会比我们要多些吧。毕竟,如之前说过的那样,最早在这里定居的人当中,就有好些都是从战争退役的士兵与服役于兵营的铁匠。”

众人听了,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之中有好些人的祖上的的确确有过铁匠或官兵。

这时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他意识到气氛有些低迷起来,转而又说起了关于中原绿林的其他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语气也再度开始抑扬顿挫,头头是道起来。很快,又变回了平日里那个摇头晃脑,满腹经纶,正而八经的说书先生。

苒苒打算不再继续听下去了,她感到有些倦意。

隔着窗听得久了,耳朵都快磨出了茧子。

她从钱袋里拿出几个铜板,叫了声“小二结帐”。

听到那边及时地应了一声“哎行嘞,客官请慢走!小心着点门口台阶儿!”

便把铜钱放在了桌上,起身走出店门。

走远之前又去到围着刚才那位说书先生的听众们旁边,用手指头勾了一个小女孩过来,给了她几个铜板并告诉她这一个铜板给她买糖吃,其余的要等说书先生说完之后交给他。

“不然下次就不给买糖吃了,明白吗?”

待小女孩乖乖点头应了一声“我知道了小姐姐。”她便转过身悄声无息地离开了。

刚才分明是听到了她更喜欢的那个关于小镇传说的版本,心情不由得极佳。

虽然新增的信息量并没有再听一次火镇历史来得大,她已经觉得相当满足


状态提示:10.念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