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皇帝培养手册>第1451 无题

但即便是如此,这也是一项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技术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革新,因为,人工种植药材的成功,既可以促进中医医学当中中药学的统一和大发展。

古代华夏中医之所以发展经常会出现断层,古代那些非常优秀的医者都很难将他们的精湛的医术流传到后世,除了他们各自著述的医学书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能够流传下来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医者始终都没有能够给中医医药学中的药材起一个统一的名字。

在华夏有一句古话,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个事物超出一乡一里,都有可能因为语言上面的问题,将一个药材叫成另外一种名称,若是从现在就开始,从金珏这里就开始,为每一种医者用到的药材用汉字命名,并用画家用画笔将之生动的描绘出来的话,就会解决很大一部分中医有关传承的问题。

金珏脑海中的记忆里,依稀还能够记得,相传,汉代流传着一本就是与医药学有关的中医经典名著——《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相传,这本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一直到东汉时期,才有人将之集结整理成书。

因此,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这本书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只不过,历史传说有得时候,就只是传说而已,与金珏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真正遇到的历史,在这个方面,已然有了非常大的出入。

当金珏想起这件事,并询问他的义父和大师兄李当之的时候,起码在这个时空里,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这本书,或者大汉境内流传有专门用于记录中医所用药材的专业书籍的影子。

最起码是在金珏所在的这个时空里,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金珏并不是想否认《神农本草经》的真实存在。

不过,金珏却根据另外一种相关的传说,想到了与《神农本草经》有关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李当之。

李当之,三国时期医家,一作李珰之,名医华佗的弟子之一。金珏打探得知,他的这位大师兄不但是关中三辅人,而且,还是他的同乡,是真的同乡。

李当之就是京兆郡长安人。

李当之虽然并不是华佗教过弟子当中年纪最长的,但是,他之所以被金珏称为大师兄,不但是因为他是华佗三大名闻于世间弟子当中年纪相对最长的,而且,他也是当初,唯一一个肯跟着华佗,跟金珏同行,最终一起来到了益州的弟子。

当初,金珏决定跟吕布北返的时候,华佗也要走,以往那些在江淮间一直都追随华佗,接受他传授医学知识的弟子们,也包括唯二被三国志记录的两个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全都没有继续追随华佗。除了故土难离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吕布为人极不靠谱,名声差,还好杀。

实际上,在历史记录中,广陵吴普、彭城樊阿比李当之的名声要大得多。

这三大弟子当中,在医术方面,樊阿最为精通,而吴普却极为精通针灸之术,李当之医术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反而于药学尤有研究。他少通医经,修神农旧经,因为跟着华佗的时间已经是最长的弟子之一,故此,他已经从华佗那里得到了真传。

因此,金珏有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传说中的神农本草经,为什么就不能是李当之假托神农而编写的一部本朝呢?

也因此,这部托名“神农”中医历史经典名著,实际成书的年代并不是在汉代,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三国时期。

当然,秦朝秦始皇时期,以及西汉王朝汉武帝时期,天下方士多不胜数,其中有人在自己著述的手中记录有关中药药材,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更甚者,已经有人在假托神农之名,为自己所写的书起名,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则,纸真正流行于世,是在东汉宦官蔡伦革新了造纸术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华夏文化人记录文字,几乎全都是用竹简。一般人若是得不到地方官府,乃至国王,朝廷或者皇帝的支持,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方面巨大的花费呢?

二则,没有一个领头羊,比如说像扁鹊、仓公或者华佗这样的名医作为领头羊,大部分方士全都是自行其是,也就根本形不成一个非常完善的系统。

由此,这些人想要著述成一本让世人都认可的医术,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神农本草经》,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而得名,时人或者后人都将之简称《本草》。《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却并未被收录于《汉书·艺文志》。

一直到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始著录《神农本草经》。

更有甚者,在华夏历次书厄当中,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就连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国《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现存于世的就只有有清孙星衍辑本。

这中间隔了近千年的时间,清朝人重新编纂而成的书籍,其间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后人凭空杜撰。

当然,金珏主动向华佗和李当之


状态提示:第1451 无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