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皇帝培养手册>第1448 王安的老师1

对于王安的这种变化,别说王朝没有想到,就连金珏也都没有想到。

在学习完金珏强制让那位法家老师传授给他的文化知识之余,这小子居然还有时间,利用休沐的时间,向他的叔父王朝学习武艺,并且还在私下里向那位法家老师学习了一些兵法方面的知识。

现存于世的诸子百家的学者已经很少了,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被儒家逼迫了上百年的缘故,即便是还拿不准金珏究竟能够坚持施行压制儒学,大兴诸子百家学术的政策究竟多长时间,哪怕仅仅只是在益州这个一隅之地内,大汉境内隐居在各州各郡内的各学派的传人一听到益州传来的消息,便纷纷派人到益州前来投奔金珏。

目的当然是要试探金珏。

因为不确定,因此,金珏看得出,在各学派或者说,各学派家族派来投效自己的人当中,并没有太出类拔萃的人才,甚至就连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也是一个都没有。

那些学派的领头人或者是世家的家族也都怕金珏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害怕派来家中的英才被金珏浪费了,甚至是害了性命。

但即便如此,相比于金珏麾下的人才,这些人当中大部分知识储备量绝对算是顶尖的,除了儒学之外,法家的士人,至少会学兵家,以及箭矢,兵家的人甚至会农家和纵横家的学说,凡此种种。

金珏麾下文武官员当中,恐怕除了贾诩那个老狐狸之外,起码是在学术方面,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这些较为平庸的各学派士人。

最初,金珏特意制定一个出自法家士人当王安的老师,就是想让王安能够摆脱成为武将的宿命,学习好法家知识,很快就可以从县丞坐起,一步步升迁,若是做得好的话,将来未必做不到益州境内,乃至全天下最高的执法官——大理。

只是,金珏没有想到都是,王安不但非常好学,而且,还学得相当之快。

徒弟愿意学,又学得好,那么,作为老师,又岂能不愿意将自己一身的所学都教一些给自己的学生呢?

而王安的这个老师,恰恰就是北海朱虚管氏家族其中的一员。

在东汉末年,北海国朱虚县管氏家族当中出了两个‘名人’,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管宁,也就是被时人连同在这个时空里已经被金珏活活气死的平原人华歆和同样是北海朱虚县人的邴原,三人在一起称之为‘一龙’的那个管宁。

当然,青州人是瞎了眼,才会将华歆与这两个人列在一起,而且,居然还把他称之为龙头。

管宁独立于世,一直隐居在被公孙度父子占据的辽东地区,即便后来回到中原的家乡,也从未接受过魏国赠与他的任何官位或者爵位。

做不到到匡扶汉室,最起码也要在临死之前做一个大汉的子民。

在金珏看来,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一直到三国归晋为止,流传于世的那些所谓隐士,加在一起都赶不上管宁的万一。

这位来自管氏家族的先生,今年刚好四十岁,名叫管治,是袁谭手下,曾经的手下,原乐安国相,现任的平原国相管统的庶兄,此人长相很一般,能力也一般,尤其是不喜欢当官,但是,他的知识储配量却是所有来投效金珏的诸多诸子百家传人当中,作为丰富的。

管治不仅精通几乎所有世上流传的法家学派的经典书籍,而且,还能够记住并读写出来,除儒学和墨学之外其他很多学派的经典书籍。

这也是金珏将管治指定为王安老师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作为身边最受信任人当中之一的王朝的亲侄子,要找老师,金珏当然要给他制定一个各方面都最好的老师。

也因此,金珏见过管治,让贾诩考教过对方的学识,并问过他的志向之后,便将他暂时留在了新都县,让他在新都县郡学里当一个法学班的教师,同时,他也是金珏治下最为主要的一个书籍编辑。

金珏在略阳县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以金珏的文化水平和亲手所写的字的样子,印一些大汉排行榜之类的文字,那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让他为那些经典的经学书籍书写原本,那肯定是不行的。

在金珏身边,总共就有三个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金珏的妻子蔡文姬、张松,以及这个管治。

但是,金珏的妻子蔡文姬一切只是都来源于他的父亲蔡邕,而蔡邕那可是能够与郑玄齐名的当世大儒,因此,她即便同样知识储备极为丰富,但是,受限于以上的原因,她现在能够重新从记忆里誊写出来的书籍,除了儒学方面的经典之外,剩下的就是史书了。

比如,史记,汉书,以及其父蔡邕等人曾经为东汉王朝编写的东观汉记。

金珏要在益州境内花大力气压制儒学,抑制儒学的发展,那么,大范围普及其他学派的知识,变成了其中的关键。

也因此,最初离开汉中郡的时候,金珏就叮嘱过蔡文姬,等生完孩子之后,若是实在是闲的无事的时候,可以从记忆当中,多誊写一些东观汉记。

原本,金珏是想等到陈寿出生并长大了之后,让他根据蔡文姬誊写出来的有关东汉时期的史料记录,为东汉王朝写一部足以能够流传到后世的后汉书出来。

但是,直到后来,金珏听说先是孔融、接着是荀悦、郑玄,以及王商都先后从南阳郡来到了汉中郡,于是,他就萌生出了现在就利用这些人,在利用蔡文姬记忆之


状态提示:第1448 王安的老师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