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乒乓天王>第065章 乒协杯,我来了!

时间进入六月,国家队千叶惨败的余震还在各大报纸上不断肆虐。

主教练席木恩引咎辞职,教练组大部分教练被调离岗位。

留洋意大利,年初回国的米兴邦,被提拔为中国男队代理主教练。

代理二字,颇为耐人寻味!

魏青光等一批老将在骂声中选择退役,等待他们的只有地方队教练职位,或者出国捞金,试图焕发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米兴邦力排众议,决定借着国家队空出的名额,大力提拔国少队,国青队队员进入一线,为三五年后的翻身仗储备力量。

这种布局长远的担当,真不像一个‘代理’的过渡性人物的作为。

同时,米兴邦行文,国家队下发各省队。打破以往人情选送省队队员进国家队的惯例,实行成绩考核制度。

以91年为例,进入乒协杯前八强的非国家队年轻队员,将优先考核遴选,对于前三名的年轻队员,进入国家队不设任何门槛。

文件一出,激起千层浪。

今年因为没有全运会,乒协杯的比赛重要性被提到了历史最高点。如今前八名可以问鼎国家队遴选名单,这对于没有门路的青年队员,刺激性不亚于古代科举。

在千叶惨败的喧嚣与国家队名额的争夺中,孔振东一直在默默地练球。

这一个多月,他还是在练反手拧拉,而且找到了节奏上速度上落后的解决方法。

这条路,郑教练是不看好的。阳光之下无新事。乒乓球技术发展一百多年了,因此想要诞生一个前人没有的新技术,何其难?

反手拧拉,也不是到九十年代才出现的新技术。可国人以前为什么没人用?因为在小球时代,回球速度奇快,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反手发力拧拉,拖慢对抗节奏,效果还比不上反手快拨,快弹。

小球时代的技术趋势原本就是反手快速过渡,正手包打天下。哪怕是反手强的孔振东等名将,也逃不出反手建立优势,创造机会,正手解决战斗的铁律。

因此,反手拧拉在小球时代是非常鸡肋的技术。听说孔振东要将它开发成反手主要进攻武器,郑教练一开始是拒绝的。

但最终,郑教练并未阻止,因为这半年多的基础训练,孔振东表现的太妖孽了。

他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少年队员三四年的基本功练习。最重要的是,孔振东从不犯错。对于年轻队员过往训练中会出现的技术瑕疵,心理波动,孔振东一概没有,这表现过于天才。

郑教练却知道,一个不犯错,没有碰壁的少年队员,是不成熟的。没有经过挫折磨练,他的心智就难以成熟,如果挫败在国际大赛上突然来临,那就完蛋了。

因此,对于训练快于常人几倍的少年,突然要学习一种注定失败的技术,考虑到孔振东只11岁,郑教练决定放任不管。挫败了,再回头,也是一种历练。何况他还年轻,从无弯路,从未犯错的孔振东拥有尝试的资本。

反手拧拉在小球时代吃力不讨好,孔振东是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星光璀璨的九十年代,却只有科贝尔,格林卡等寥寥数人使用这门技术,而且国际成绩并不出众。

孔振东练习反手拧拉首先是为大球时代储备力量。如果这辈子的大球改革依旧发生在2001年,那么那时候二十多岁的自己,重新学习大球技术,是很吃力的,适应不了大球,自己就得早早结束运动生涯。

因此必须在十五岁之前的技术成型期,在众人怪异目光中,加练大球技术,作为储备。

更何况,孔振东坚信反手拧拉绝不是只有大球才能使用的技术。前人用不好这套技术,是因为无法融合进一套成熟的反手战术体系。

孔振东目前的反手快带+快切战术独树一帜,也具备扩展的空间。

孔振东改良小球时代的反手拧拉战术首先就是从融合进快带+快切的战术体系。

反手拧拉终究只是一板,在大球时代,接下来可以反拉相持,然后正手抽杀解决战斗。

球速奇快的小球时代,没人跟你反拉。那么拧拉的前后,如果配上速度快的快带,快切,拧拉一板对节奏的拖慢将不明显。

除了融合进战术体系,孔振东对拧拉一板的击球时机也做了改良。

在弧圈球时代,为了应对对手的弧线与旋转,运动员们几乎都选择乒球上升到最高点,或者即将下坠的时候击球。

这样可以完整的判断对方的弧线,而且在来球动能最弱时击球,便于控制自己的旋转与弧线效果。

对于快弹,快拨等技术,这样击球是没问题的。可是反手拧拉,动作大,发力迟,如果还在这一时机接球,速度和节奏就太慢了!

怎么提速?孔振东选择将击球时机提前到乒球反弹上升期提前回球。

这个时机的反手拧拉,有诸多好处。首先是回球更快,弥补了反手拧拉本身技术动作慢的弊端。

其次在上升期回球可以让乒球与球拍充分摩擦,产生的旋转与力量叠加更强。

更完美的是,回球弧线极低。

对方一旦打到了你的反手,目的就是为了占据主动,自己反手回对方正手球,本身是处在被动下风的。

可是一旦回球弧线极低,让对方无法上手攻球,只能被动过渡,那么你就成功的扭转被动为主动了。

这么先进的击球技巧,在孔振东之前的八九十年代名将,为什么没人用呢?

首先是因为小球时


状态提示:第065章 乒协杯,我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