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3.韩遂的决断,看戏,羌人的挽歌

韩遂并不是一个笨蛋,可是现在他宁愿自己是一个笨蛋。

“边文信,边文信这个家伙跑到哪里去了,你们有谁看到这个家伙了!啊!回答我!”

韩遂暴怒的声音回荡在媪围县县衙,单单只是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声音的主人此时此刻心情到底有多差,所以哪怕韩遂大吼了好几声,却也没有人敢于上前回答他的问话。

毕竟之前已经有两个人因为回答的不好而被暴怒的韩遂砍伤,如果不是韩遂最为信赖的手下成公英恰巧来此向韩遂禀报工作,或许两条鲜活的人名就将以这种糟糕的方式逝去。

西北的汉子们并不介意战死沙场,但是眼前这种憋屈的死法却绝对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直到好久之后,已经返回的成公英才回答了韩遂的疑问,当然这个时候的韩遂已经重新平静了下来,他也知道愤怒并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

“边文信之前就已经带着自己手下的人马回到了金城,他不是说他负责南边的陇西并接应来自益州的人马么。到现在估计应该已经开始了对河关的攻击了吧。”

“接应益州的人马?哼哼,益州现在都好的和董贼穿一条裤子了。真是没想到啊没想到,想我韩遂也是一代英杰,可谁曾想终日打雁却被着大雁啄了眼!也罢,有边文信在南边,如果刘君郎那个胆小鬼敢北上,正好让边文信和他好好玩上一玩。”

韩遂恨恨的向一边吐了一口浓痰,现在的局势对他非常不利,甚至说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为过,就好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虽然他平日里的确小心谨慎,但是这一次却真的先是被董卓,之后又被刘焉给蒙骗了,甚至在他看来那些关东诸侯们也并不值得信任。

亏他起事之前还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呢。

眼前的事实让哪怕已经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的韩遂也多少产生了一些泄气的感觉。

其实不论是李书实还是贾诩都没有料到的是,韩遂与关东诸侯之间的联系并非是从最近才开始的。毕竟作为能够上京面见皇帝的上计吏,韩遂与洛阳城内的那些世家子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别说他出身豫州,如果不是因为豫州的世家豪强太多,他想要被选拔为孝廉、贤良方正这样前途远大的出身实在是不容易。他也不会趁着游学的时候将自己扎根在了偏僻边远的凉州金城郡,但是原本的关系并未因此断绝,甚至因为他在金城出色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了加强,哪怕他屈身从贼却也并没有割裂这些关系的纽带。

所以说比起董卓这样以武力起家的诸侯,在关东诸侯的眼中。韩遂反而更加令他们感觉亲近——当然这也是韩遂背后巨大的作用决定的,否则这样一个等级低劣的小家族的子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到那些高门大阀子弟的视线的,就好像李书实,就好像孙文台。

关东诸侯希望韩遂、边章等人在董卓身后搞些小动作以牵制董卓,如果能够让董卓感到肉疼那就更好了,只不过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只要韩遂不是脑残就根本不会去做。而事实上最开始的时候董卓也并不信任韩遂,将牛辅留在长安就是害怕韩遂这个让他不放心的存在。

毕竟边章也好,马腾也罢,这两位可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凉人,对于西凉人的处境和政治诉求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可唯独韩遂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说他不是西凉人吧,这位老兄在西凉扎根也有十数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还在西凉开设学馆教化百姓,在西凉拥有着非常高的名声。可是你要说他是一个西凉人,这位如果不是因为那场叛乱,其显然更愿意接近那些关东世家,毕竟韩遂原本也是从那个圈子里走出来的,他对那个圈子也更加的向往。

只不过后来韩遂接受了董卓的招安,而且表现的非常恭顺,这才让董卓安心将牛辅调走。

其实如果董卓在洛阳的一番作为顺风顺水。至少也是虎躯一震诸侯拜服或者打服,那么韩遂也乐得做一个从龙之臣,毕竟当时他已经是四征将军之一,地位绝对有保证。

可是怎奈何董卓败了。哪怕暂时表现的还很强势但是却难掩颓势。最为重要的是,不论是韩遂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得的还是关东诸侯让他看到的情报都显示,董卓受到那一战的影响,似乎产生了某种很奇怪的念头,似乎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藐视一切的气魄。

再加上韩遂之前为了董卓主动收缩到了金城一郡,如果西凉军返回西凉。那么他不但没有发展的可能,甚至就连养活手下的部队都难以做到,这才让韩遂的心思活动了起来。

事实上韩遂最初的行动还算非常顺利。

虽说李书实摆了韩遂一道,而且麴家这个金城有名的家族被麴演带走了大部分的精锐,但是不管怎么说韩遂依然联系了不少武威的豪强,这些豪强对于被姑臧的段家以及南方祖厉的张家压制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哪怕当年段颎纵横北方是西凉人的骄傲。而祖厉张家凭借董卓的关系从黄巾之乱起便不断扩张势力,尤其是张济的那个叫做张绣的侄子,更是带着武威的游侠儿一路猛打猛冲,趁机扩张势力,让当时不少的家族都颇有怨言。

于是里应外合之下,韩遂的大军如同出匣的猛虎一般席卷了整个武威郡。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好消息传到了韩遂这边,关东诸侯为韩遂联络了一个相当可靠的帮手—


状态提示:3.韩遂的决断,看戏,羌人的挽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