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64.壕,友乎?
,李书实一票人马与跟随陆逊行动的流民们算是聚在一起开了一次露天paty,虽说一边衣甲鲜明,另一边虽不能说是衣衫褴褛但也可以称得上是风尘仆仆,但在管饱的面饼和美味的鲜鱼汤,还有那虽然粗俗却朗朗上口的乡俚小调的助兴下。宾主之间都很开心。

而李书实,也通过这样的一次晚会,让自己的“亲民”形象借助这些流民之口,在来自庐江的流民之中流传了开来,倒是让陆逊的忽悠,啊不,是说服工作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清晨,话别了陆逊一行,顺便还送了不少补给给这支队伍,反正李书实一行人最近一段日子河鲜吃得很爽。暂时也没兴趣去吃那些粗糙的干粮,拿出来送个人情反而让那些流民对李书实的好感度提高了不少——纵然都说南方是鱼米之乡,惯常的事物是大米而非各种面食,但在生存的压力下。就算是树皮草根甚至泥土都能咽下,更别说这香喷喷的粮食。

苏小萝莉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似乎也挺快,还没在庐江转上几日,便似乎厌倦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虽然没有再吵着说要去什么地方。但脸上的无聊的表情却是让李书实怎么也无法忽略。

自然,这一次李书实提出了自己目标的时候,苏小萝莉虽然没有高举双手赞成,但一脸“我十分感兴趣”的模样却是直接萌翻了一船的人,那些充作水手的军士都变得浑身有力起来。

重新回到淮水干流并沿河而下,从袁术的眼皮子底下溜过寿春,而且在之前还顺便去了一趟芍陂,好好游览并探查了一番这座由战国时期楚国名臣孙叔敖所兴建的水利设施。

而且李书实还清楚,当曹操得到了淮南一带之后,曹魏政权曾多次重新整修芍陂,其中不乏刘馥、邓艾这样的名臣,而经过这些整修,不但让芍陂的排洪和灌溉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而且还成为了曹魏政权兵发江东最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令曹魏政权与江东对峙的时候可以从后方源源不断将兵员和粮草输送过来——虽然经过积累,即使没有中原地区的粮草输送,淮南地区也储存了足够大军数年征伐所需的粮草,而这也都是芍陂的功劳啊。

顺着淮水一路东行,没有遇到什么阻拦,便进入到了徐州下邳国境内,弃舟上马,一路南行,因为耽搁了一段时间,所以李书实可以说是毫不停顿,直奔主题。

这下邳国原本是倾向于袁术,同时还是陶谦同乡的丹阳人笮融的势力范围,作为陶谦所任命的下邳相,陶谦尚在的时候笮融手上的权力就相当大,不但下邳国内无人可以限制他的行动,就算是周围的广陵郡、彭城国两地也要仰起鼻息,因为陶谦除了任命笮融这位自己的同乡做下邳相,还给予了他运输来自此于三地的一切赋税和供奉的权利。

可以说就算是一个清廉的官员,掌握了这样的权力也可以获得很多财富,更不要说笮融原本就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所以就算没有明目张胆将所有赋税全部拦截,但绝大多数却也都进了他的腰包——如果说东海郡的糜氏家族用了数代经营才成为徐州境内顶级的富庶之家,那么笮融仅仅只是用了没几年的功夫,便让自己成为了整个徐州境内甚至比陶谦还厉害的第一有钱人。其所积累的财富之多,估计就算是将荥阳的官仓都清空来装笮融所聚敛的那些财货,都很难说清楚这官仓到底够不够用——李书实是这样想的,至于具体情况则谁也说不清楚。

因为这个笮融虽然是个巨贪。而且能力也不怎么样,人品更是低劣无比,但却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过大名的一个人——自然不会是史书那种记载王侯将相的东西,而是那些由佛教徒们所撰写的各种为佛教徒们歌功颂德的稗官野史之中。

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而且极其喜欢推广佛教事业。因为有钱。自然可以在下邳国境内广建佛寺,而且可以请人誊写佛经并命令下邳境内的男女老少都要早晚诵读,就好像和尚庙里做早课晚课一样。

寺庙多了自然需要大量的和尚尼姑,不但令周边各地涌入下邳不少的光头,就连本地的光头也多了不少——待在寺院里不用怎么干活而且还能吃上饭,在这个乱世里可真没多少比这还要好的职业,尤其是现在这年头的佛教徒,可没被梁武帝那个闲的无聊的家伙祸害,自然是荤腥不忌,而且就凭这些人的素质。大概就算是宰猪杀羊也完全不当一回事。

甚至每到所谓的佛祖诞辰,还会举办名为“浴佛会”的活动,那更是流水席摆商,只要到附近的寺庙了磕头烧香,那边可以在路边的流水席上胡吃海塞一顿,这样一来这浴佛会的声势那个浩大啊,估计李书实举办的多国运动会都不是这浴佛会的对手。

至于江湖上是不是流传着所谓的“北李学,南笮融”这样的称呼,李书实表示自己很冤枉——他的运动会可是除了娱乐之外还能用来赚钱。而不是如笮融这般大洒金钱,整一个败家子。

不过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笮融的严重贪污违纪问题,陶谦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估计除了觉得这同乡太能折腾之外,就没啥别的感觉了。

只要不是养兵自重,区区佛教徒的名声,在陶谦这位世人眼里实在是不值一提。

只能说陶谦还是太单纯了,既不知道现代社会不论是景教还是绿教,各种x肉炸弹那可是玩的飞起。更别说伊朗的绿教教徒可以手挽着


状态提示:64.壕,友乎?--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