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超强教师>第六十九章 夜不能寐
结果。

在梁银友、林光伦、王华刚、杨莉等人的眼中,陈卫红是一个好学上进、认真负责优秀教师,是一个正直勇敢、豪爽仗义、值得交往的朋友。但在陆建忠的眼中,陈卫红却成了集“孤芳自赏、不务正业、不知感恩、小器吝啬、心术不正”等贬义词语于一身的小人。

可惜,陈卫红不明白这一点,没有换位去思考,自然也就无法找到陆建忠排挤自己的根本原因。直到多年以后,陈卫红再次经历坎坷,被人点拨,才恍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想了半天也找不出陆建忠排挤自己的原因,沮丧与焦虑中,陈卫红继续往下思考,接下来自己应该怎么办呢?自己的这些疑惑与问题,又向谁请教呢?

反正睡不着,陈卫红开始无聊地翻阅自己积存下来的杂志。一本过期的《读者文摘》上,一篇名为《蘑菇管理定律》的文章映入他的眼帘,陈卫红先是无意地翻看,看着看着,来了兴趣:

蘑菇的生长需要养料和水分,但过量的阳光会导致其过早夭折。为避免阳光直射,蘑菇一般都在阴暗角落里培育。蘑菇的养料一般为人、兽的排泄物,虽不洁但为必需品。地点、养料给予了蘑菇的生存空间,但其成长还须依靠自身。如果一朵蘑菇开始就比别的蘑菇长得快些,就能获取更多的养料、水份和阳光,以后就能长得更高更大。如果一开始被掩盖在其他大蘑菇下面,将因被遮挡而难以获取充足的水分、养料和阳光,终身都难以长大。

初入职场者,其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极为相似,常常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而自生自灭,有时还会被浇上一头大粪——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

看了这段文字,陈卫红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自己这半年的经历来看,不正是缺乏被人指导和提携吗?在一些事件中,不正是代人受过吗?或许,陆建忠对自己排挤,也有被人抹黑的原因。想着想着,陈卫红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心情越来越沮丧。过了一会儿,陈卫红猛然惊醒,老是这样自怨自艾也解决不了问题啊,难道一辈子就做大蘑菇阴影里瘦弱不堪的小蘑菇吗?不,绝对不能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陈卫红坐直身体,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道:在暂时落后的情况下,只有奋起直追,尽快地脱颖而出,去争取更多的养料、水分和阳光,才能更快地成长为一朵大蘑菇。正如塞翁失马,这次的挫折,或许是一件好事,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深入学习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尽快熟悉各项工作,积累经验,为明天站起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要从最简单最单调的事情上开始学习和实践,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多干活少抱怨,勤动脑、口、手、脚,增强主动意识,适应不同的场合,赢得认同和信任,争取进入真正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要主动接触领导,多向领导请示汇报,多与同事沟通交流,丰富人脉资源,以期获得更多的养料、水分和阳光,帮助自己好好生长,尽快长成一棵大蘑菇。”陈卫红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这段话时,听到远处已经有公鸡开始打鸣。

农历正月十七一早,陈忠民把当地有名的建筑施工“掌脉师”周德清,请到准备新建房屋的空地上。陈卫红将设计图交给他,说明了设计意图与修建要求。

周德清认真看了设计草图,感觉很满意,高兴地对陈忠民说:“陈老师,你这个儿子是学建筑的吗?图画得很规范,设计得也很合理。堂屋与卧室门的位置很科学,既方便,又不占地势。还有,厨房和厕所的布局也很好。”

“谢谢周掌脉师的表扬。我家卫红是学校的老师,对建筑是外行,他只是凭感觉设计了这张草图,具体怎么办,以你的意见为准。”陈忠民说完后,与陈卫红、周德清一起,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周德清在一些细节上提出了修订意见,并就施工的具体组织与安排,构思了一个整体框架。陈卫红一边询问,一边详细地记录,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和建议,与周德清、陈忠民一起商讨。

大体方案确定后,陈忠民请周德清概算出需要的砖、条石、水泥、石灰、瓦、木料、钢材等建筑材料的规格、数量,委托周德清找一个“在行”的风水先生,落实准确的朝向和开工日期。

看到陈卫红对这些很有兴趣,人也很诚实,周德清告诉了陈卫红计算建材的方法,陈卫红立即记录下来并现场开始计算,不一会儿,就将结果向报告给周德清。

周德清大吃一惊,没有想到陈卫红这么快就计算出来了。接着,复核了一下砖与条石、水泥、石灰的数量,发现陈卫红的结果与自己计算的几乎没有出入,惊叹之余,有了收拢陈卫红加盟帮助自己进行工程预算与管理之心,就认真地与陈卫红交流起来。

陈卫红想到前两天的打算,也有意向周德清询问了一些建筑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周德清都高兴地一一作答,有时还拓展性地进行了介绍。陈卫红手脑并用,将这些内容一一记录下来。

接着,通过协商,按照市场的一般标准,陈忠民与周德清谈妥了工钱。

下午,陈忠民找到本村的一个石匠,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夜不能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