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逆袭成王>第一四七章 师宜官钓鱼
近的村民聊了几句,又与张机等人一阵寒暄,安安分分待在家中。

等到下午的时候,他便按照计划好的,按部就班地拿了张案几在门口,不着痕迹地在张机处讨要了竹简和笔墨,晒着太阳写起书法。

一开始没人凑上来,孙夏还在一旁有些不耐烦,他便也回了一句,“那些人事多,你以为都如你我一般空闲?安心等着,老夫便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随后气定神闲地写了大半个时辰,还让孙夏不时去向张机要些竹简。

荀攸与荀祈还有醒过来的荀表大概地说了刘正的情况,见那新来之人的随从不时过来要些竹简,原本多备了几卷的竹简也都用光了,也有些好奇,在孙夏第四次要竹简的时候,荀攸张机便跟了过去。

师宜官的八分隶书在鸿都门学之中素来就有“八分宜官为最”的美名,鸿都门学召集的本来就是天下辞赋书画的擅长者,他的笔法是其中之最,自然引人惊艳。

何况如今又是他有意为之,草书、八分……什么会就写什么,大起来一卷竹简就写一个字,小起来整卷竹简密密麻麻,方寸之间千言万语,又不显凌乱,笔法变化多端,又颇具大家风范,张机和荀攸虽说不是此道大成之人,但也看得明白,这几眼就发觉了其中的好。

荀攸像是想到了什么,还疑惑道:“阁下也姓师,又同是雒阳那边过来的,可与那师宜官有什么关联?”他虽然没去过雒阳,但长辈之中此前也有在雒阳做事的,对于一些雒阳士人圈子里的事情自然也有所耳闻。如今问起,面不改色,心中倒是有些警惕,那些长辈可是都死在党锢了,师宜官又是鸿都门学出身,鸿都门学可都是阉党之流,也就是党锢的罪魁祸首,与荀氏也算是有血海深仇。

“那师宜官卖字换酒,沽名钓誉,荀公子还请慎言……将老夫与那等俗人相提并论,着实坏了老夫的兴致啊。”

师宜官放下笔,一副兴致缺缺的姿态,倒是惹得孙夏在旁对于这老匹夫这番不要脸的话颇为无语。

荀攸自然赔了个不是,他打搅对方雅兴,也算失礼,便又夸赞了这些笔法,探讨了一下如今一些笔法大家的擅长,恭维了几句对方“书法一绝”。

此后两边聊了起来,卢节也过来凑上了热闹,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师宜官言辞虽然和煦,但也不免有一些在书法上的独到见解挑了众人提及的某几个大儒的刺,众人各有偏好青睐,难免不服,卢节想了想,便拿出了刘正写的《木兰辞》。

见师宜官惊讶之间,众人也目光交流,颇有到时候拿刘正的年纪出来打脸的意向。

“阁下以为如何?这笔墨卢某也是侥幸得之。如今大家,可有人自创一脉?比起这卷笔墨,其余大家皆是太过保守,走得乃是老路啊。在此卷出后,只怕此人才是大家,其余书法大家只有平分秋色的名头了……嗯,其实文无第一,书法偏好也是因人而异而已,分不出个高下的。”

刚刚师宜官话中也有提及太学石经的碑刻,说了卢植等人,也有“卢尚书品学倒是上乘,笔法实在不敢恭维……”之类的话,也诋毁了他所崇拜的几个书法大家,这时卢节没有表态自己的身份,但心中自然想要报复,便拿这件事情做文章,想要敲打对方,让对方不至于自吹自擂,将其他大儒说得好像低他一等。

“公子着实不会说话……老夫承认,这笔法乃鼎新之举。可带上‘大家’二字……你自己信吗?”

拿着这卷《木兰辞》,师宜官倒是心潮澎湃,他自幼好书法,又是凭着书法显名于世,也会琢磨很多笔法的书写方式,但这套楷书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个冲击,尤其他刚刚见过刘正,不过二十余岁的模样,比起此前张曼成说起,这时候回想着真人的模样,便更有一种难言的情绪——思及在创新这方面输给了对方,也颇有一种输了一辈子的想法。

身旁孙夏微不可查地碰了他一下,他回过神来,继续笑道:“此人对于书法是不擅长的,这些笔墨,凭着痕迹更像是坐在床头书写。有一些笔画虽说只是少许歪歪扭扭,却也破坏了笔法的意境……老夫以为,鼎新一事,他功在千秋,可书法一道,不过婴儿学语罢了。嗯,这诗倒是针砭时弊,颇有诗文大家的风采……呵,如今还有大家竟然不练手中笔墨?想来便是对于学识真有研究了……还有,这断章的符号,也有些不同啊,像是自有体例……啧啧,老夫还未见过如此诗文,竟将鼎新之举做到面面俱到。此诗有断章符号、平直书法相辅相成,词句更显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啊。”

那句“对于学识真有研究了”,让卢节想起刘正对于旁门左道的固执,有些心绪难平,荀攸自然也懂得标点符号的好处,他是大家族出身,自然也有惠及世人的想法,不管当下到底是谁创出来的,先将有关标点符号的分类体例说了出来,自然,也都归类到刘正的名头上——他也想看看刘正会怎么说这些标点符号的来由,也好让他判定对方和荀爽的关系。

一时间孙夏倒是愣住,对于这群二十多岁,被师宜官玩弄于鼓掌的年轻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此前那刘正送竹简,如今这些人又告知标点符号的方法,都是毫无防备,想来也是出自好心,结果反被摆了一道……有心算无心,真爽!

等到两边尽兴而归,师宜官得知诗文乃是刘正所为,待得晚饭时候还去刘正处蹭了


状态提示:第一四七章 师宜官钓鱼--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