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崇祯七年>一一五章 阳和卫左千户所副千户

这一番话软中带硬,说的客气,却是说比试可以,死了可不赖我们。不过是几句话,就把董策等人这一番自信和霸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是如此!”谢鼎坤却是个豪气的,让出路来,一伸手:“请!”

几人进来,刘若宰正坐在上首喝茶。今日他穿的是文官的常服,胸口的补子上绣着白鹇的图案,代表了他五品文官的身份。

几人进来都赶紧跪地磕头,刘若宰眼光在众人身上一扫,淡淡道:“起来吧!”

方才门外的那小冲突他自然是了然于心。也是不甚在意——手下人们岂能同心一齐,否则的话,岂不是乱了套路,还要自己这个上位者什么用?

他缓缓站起身来:“董策等一干军将,且听封赏。”

“是!”董策一干人刚站起来,又赶紧跪下。

刘若宰缓缓说来,这一次的封赏,却是大大的出乎了董策等人的意外。

百户官实授十里铺贴队官董策骁勇善战,果敢能为,不畏强暴,勇先士卒,斩马贼首级三十七,俱已核实,无一充冒。升,实授磐石堡屯垦官兼理十里铺管队官。赏银一百两。

总旗石进,斩首八,总旗不变,实授十里铺贴队官。赏银三十两。

小旗王浑,斩首七,升任总旗。赏银二十两。

小旗王通、王羽、周伯、周仲等,各有斩获,俱升总旗。赏银十两。

有女军曰翟氏者,斩获尤多,赏银三十两。

众人一听,都是又惊又喜,赶紧齐声谢过。

其实正常来说,这种剿匪的功劳,不算太大,封赏也是一般。毕竟到了大明朝中期之后,由于大明朝的军功衡量标准是首级,所以将领军队杀良冒功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蒙古鞑子和女真鞑子的脸部生理特征太明显,一看就和汉人不大一样,所以冒充起来也难。但是盗贼马贼山贼那可是咱们大明的人啊!

明朝末年的军队,糜烂之处,已经伊于胡底!他们甚至连山贼马匪都打不过,但是欺负老百姓可是一把好手。一旦某地出了匪患,直接就闯进某个村子,抓上百十个人,押到河边儿砍了脑袋,把尸体一扔,把脑袋交上去领功。但是那些山贼马匪,还是活的好好儿的。

这种情况最是多见不过,以至于经常有某地的报上去,十几年间斩杀了上万的山贼马匪——那个县城一共才有多少人?

后来上官们也学的精明了,看到类似这种捷报,直接丢到一边,管都不管。而这也导致了某些真正作战的将领得不到重视,地方上盗匪横行!

而白麻子匪帮和别的却又不同,他们在晋北实在是恶名素著,屠灭的村落不知道多少,民愤太大,名气也太大。而官兵更是几次围剿,都是无功而返。是以晋北这些大小城堡的官兵们通常杀良冒功之后,报上去的名头是不敢说击杀的白麻子匪帮的。而董策这一报上去,自然是格外引人注目。

等查实之后,就更是诧异,白麻子那匪帮来去如风,根本让人摸不着,论战斗力的话还是在官兵之上的。怎么就被董策等人这么轻易的就杀了许多?

而巧的是,现任宣大总督身边有一位晋北土生土长,深悉晋北大同内情的得力参随,一家老少都是被白麻子所杀,自然是恨极了他,也因此对董策就颇为的感谢。本来对于董策时日如此之短就连续两次升官儿,总督府内某些人物也颇有些微词,但是在他的强硬主持下,硬是很快就把流程走完。

那天下无双董二郎的传言也传到了上面,更是给董策增添了一分神秘强大的光环。

董策现在名动京门说不上,至少名动军门是没问题了,据说就连大同总兵和宣大总督都垂问过这董二郎的事儿。

大明朝现在基本上实行的是首级lùn_gōng制度,但是首级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大致分为四种,乃是按照所在地域划分的:北边儿的蒙古鞑子,称为北虏;东北边儿的后金,称为建奴;西南的土司蛮族,以及青海等地的甘凉少数民族,称为西番;再有就是内地的贼匪。

论及值钱程度,建奴第一,北虏第二,西番第三,反贼第四。大约三个反贼的头颅能换取一个建奴的头颅,董策这就相当于是斩了十个建奴的脑袋,如果是正儿八经的按照规定走的话,那么再升个一两级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纲纪崩坏,制度无存,自然不能指望万事都按规矩来,能给升个一级已经算是不错。

至于赏银,那就看着来吧。

“各位都是忠勇之士,本官麾下能有你们这等勇士,也是幸事。”

刘若宰脸上带着矜持的笑,淡淡的赞了两句,便是王浑这等浑人,也是能看出来他的敷衍。

“哦,还以一位女子?”翟青桐穿了一身儿红缎铜钉铜叶甲,铁盔之下面容看不大真切,刘若宰一开始也没注意,这会儿才发现。

翟青桐出列,磕了个头,落落大方道:“小女子翟青桐叩见大人。”

刘若宰上下打量了她几眼,董策心里一颤,生怕这刘若宰脸上露出猥琐的淫笑,然后一指翟青桐,笑道:“这丫头我瞧这不错,便留下来给老夫暖脚吧……”

毕竟是写得出金瓶梅这等大作的人,说不定看似道貌岸然,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淫棍。这样说或许也不太准确,毕竟大明朝的官儿们fēng_liú的多了,一树梨花压海棠什么的,也不算是个事儿。

只是他自然不会想到,刘若宰扫了一眼心里便是暗自


状态提示:一一五章 阳和卫左千户所副千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