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宋疆>第九百五十三章 平反

辛弃疾派来的一千兵马到达曲阜时,而叶青也正打算着于第二日继续北上济南府。

而他之所以愿意放下曲阜的事情,除了他相信朱熹一定会言而有信外,便是济南府的金人使团,到如今辛弃疾竟然还没有搞明白,他们来此的目的是什么,而且据说……还有一位身份神秘莫测之人,一直不曾公开露面。

“大人,明日你不会就真的打算这么离开吧?你就真相信这些书生不会坏事儿?”萧贞跟沈牧坐于前厅,看着叶青把手边厚厚的一摞书信看完后问道。

“朱熹是个聪明人,或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迂腐、固执,但说到底,本质上还是一个能够让人钦佩之人。这么些年来,能够一直坚持着在各地讲学,已经实属不易。而且对于朝廷的北伐一直是持支持态度,跟我不过是一些私人恩怨罢了。”叶青笑了笑,接着继续道:“何况如今若是真的跟他再次闹翻,于我没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临安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继续利用朱熹来打压我,所以卖朱熹一个人情,于我们而言利大于弊才是。”

如今身居北地,今年若是铁木真一统草原后,他叶青就更无暇顾及身后的临安朝堂了,所有的注意力恐怕都要放在京兆府、济南府两地,既要防备着金人有可能的突袭南下,还要防备着统一后的大蒙古国,会骚扰如今河套三路跟他们的接壤之地,自然,还有夏国的事情等待着他参合上一脚,若是再有临安朝堂牵扯他分神,恐怕他叶青就真的是顾不过来了。

所以跟朱熹谈和,甚至是做出一些让步,最起码不至于让自己在文人士子之间的声望继续坏下去,同样,此举还可以稳固自己在北地的声望,以及减小在临安朝堂的压力。

毕竟,朱熹即便是再不如死后那般声望如日中天,但如今的朱熹在文人士子之间的声望自然是不可小觑,借着朱熹的影响,来给自己赚取一些好名声,不至于使得在以后,让天下人都以为自己盘踞北地是为了将来的裂土封王才是。

当着朱熹跟曲阜县令二人的面,叶青极为坦诚跟果断,在朱熹答应了他的条件与要求后,两百亩地的地契便被曲阜知县加盖官印后交给了朱熹。

对于朱熹来说,自己筹资修缮并非是什么难事儿,如今既然有了官府的锦上添花,虽然叶青夺走了倡议者的名声,使得他一时之间成了真正的敬重圣贤之人,但于朱熹而言,在真正的退一步后,也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最起码给孔庙增地这件事儿的功劳,便是实打实的落在了自己身上,谁也抢不走。

清晨的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朱熹亲自送叶青到城外,两人并肩而行沉默不语。

“多谢朱先生了,叶某还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能够让朱先生亲自相送。”两人之间的风波过后,叶青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在朱熹跟前如同学生一般,恭敬有加。

“书生重意气,老夫与叶大人打交道,也是收获颇丰。叶大人放心便是,既然老夫如今心结已解,便会遵循着内心为苍生、为天下百姓着想。”朱熹迎着朝阳叹口气,有些感慨的说道:“老夫也理解叶大人的难处,如叶大人所言,如今北地看似一切都步入到了期望之中,

但终究是被金人涂炭多年,加上黄河泛滥,想要恢复元气,确实是需要些时间。修缮孔庙一事儿,是老夫心急了。”

“以后若是临安朝堂之上,朱先生若有用得上叶某的地方,还请朱先生莫要客气。”叶青带着随和的笑容,转身看着朱熹,而后从袖袋里掏出一张银票道:“这是一万两银票,北地如今拮据是真,但为圣人修缮圣庙,叶某既然是倡议之人,那么也该拿出点儿实际行动才是,还望朱先生莫要嫌少便是。”

朱熹先是愣了一下,而后也不推辞,接过银票笑了下道:“多谢叶大人了,老夫便在此祝叶大人收复更多我大宋山河,在北地扬我大宋之威。”

“对了,户部尚书郑清之是您的学生吧?”叶青像是突然间想起来似的问道。

“不错。”朱熹也不隐藏,直接坦诚的说道:“老夫此次北上,确实如叶大人所猜测那般,韩侂胄意在打压老夫学说,所以老夫不得不北上暂避风头。这些自然都是老夫那学生告知老夫那韩侂胄的用意的,所以叶大人怀疑老夫跟史弥远史大人走的很近,也是人之常情。”

“朱先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一辈子,还是那句话,小心晚节不保。虽非是叶某人喜搬弄他人是非,而是史弥远向来主和而不是战,自然,此事儿乃是朝堂之事,于朱先生并无关联。但若是日后牵涉到朱先生,叶某只怕因此而影响先生的身后名。”叶青说完后,便对着朱熹行礼,而后便缓缓走向了马车。

朱熹静静地看着叶青的背影,朝阳下的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老夫会斟酌一番的,还请叶大人放心。既然老夫答应了叶大人的事情,那么自然是不会食言。”

“多谢朱先生了。”叶青扭头笑道,而后便毫不犹豫的上了马车继续北上济南府。

叶青虽然并不指望着朱熹能够为自己著书立说,但若是通过朱熹的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声望,那么于他而言,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盘踞北地一事儿上,就都能够使得他在舆论上占的先机。

让别人为自己著书立说,这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即便是在后世咨询发达的时代,同样


状态提示:第九百五十三章 平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