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大唐农圣>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盘

李世民要那么多粮食,果然有大动作,孙大力在田埂上灌了一大口解暑的绿豆汤之后,便开口道,“打听清楚了,咱们这边收去的粮食,会运往倭州那边。”

“倭州?”

“是的,弘慎公将把整个东边的岛岛屿全部清理了一遍,将所有没有开化的百姓聚集到了倭州几大矿山地区,得民八十万,而从今年开始,整个倭州岛境内,没有种一亩地的粮食。”

闻言,孙享福一愣,不用孙大力继续往下说,孙享福也知道李世民和张公瑾要在那边干什么,他们这一招,可真够狠的,不让所有原倭国土著种地,那么,他们就必须依赖大唐的粮食生存,而这些被张公瑾集中起来的土著,不用说,肯定是全部被当作矿工,为大唐开发原倭国境内的金银矿产,大量的向国内输送。

这种绝粮的手段,是不给他们任何反叛的机会,因为,没有种植粮食,没有出海的船只,他们如果敢轻举妄动搞事情,那么,首先就会饿死一大半的人,只要大唐能够不断供应粮食,那么,对于倭州的控制,几乎是绝对的。

可是,光倭州的那边,怎么算,也不到一百万的人口,一年也消耗不掉两千万石粮食啊!八十万人,就算一天三顿的吃,平均每人也不过就是消耗三四斤大米,一个月算一石,一年,九百多万石足够了,毕竟,这些人中间,能一天消耗掉三四斤大米的壮汉不多,实际上,可能七八百万石大米,就足够他们一年食用的了。

“就算这样,朝廷也不应该一年从我们这边出两千万石粮食啊!要知道,江南道,岭南道,交趾三郡,每个地方产的粮食,看都不比咱们这里少。”孙享福诧异的道。

“听那位押送官的语气,咱们这边运出去的粮食,应该不止是给倭州,下一季的产出,可能是给夷州,琉球,吕宋,那边,而江南道,岭南道,交趾那边的粮食,很可能送去天竺那边了。”孙大力再度的道。

“送去天竺?”

孙享福闻言,顿时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既然李世民想到了利用粮食,控制倭州,那么,就肯定想到了用粮食控制琉球,夷州,吕宋。因为这些岛上的土著,都有不少,他们现在,刚刚渡过茹毛饮血的时期,进入部落管理时代,有白花花的大米,朝廷很容易跟他们打交道,如果将他们的劳动力全部抽调出来建设码头,城池,道路,那么,将大大的加快这些大岛屿的开发速度。

比如夷州岛,有土著近二十万,而且,很多部落,在三国时期,就开始汉化,能够与中原人交流,贸易,自从岭南这边开始大举向海外开拓,大唐海军各部也成立了之后,泉州海军已经组织夷州岛上的土著,在夷州岛本岛和周边的一些岛屿修建好了七八个海港码头,还建起了好几座城池,目前被朝廷分五个班子齐全的县治理。

由于官府并没有给土著百姓设定什么税收,还给当地带去了医疗,教育,和比较先进的生产生活工具,很得部落百姓的拥护,已经开始有大量部落百姓迁居到了干净整洁的城池里居住,这些城池,也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商业税收,甚至,还因为当地盛产各种水果,已经有人在上面开设了果干作坊,和制糖,制盐作坊,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吕宋也是如此,冯盎的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把当地的一些部落头领收拾服帖了,后来,赵龙去收拾王浩残余势力的时候,在所有土著面前展示了大唐的强大,外加朝廷给当地百姓的政策与夷州岛相当,是故,岛上十几万土著,现在是被朝廷设置的几座官衙牢牢控制住了,同样被组织起来修建了好几处码头和城池,之后,岛上将有更多为大唐出海的船队提供补给和各种修缮服务的设施修建。

以粮食和生活物资作为收拢当地百姓民心,驱使他们劳动力的纽带的手法,还算过的去,可是,数千万石粮食往天竺送,这个动作可就太大了。

一千万石粮食,至少可以供一百万人食用一年,江南道,岭南道,交趾三郡可以对外出售的粮食,绝对超过五千万石,李世民要在天竺养活五百万人?要知道,这可是这个时期整个印度地区,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口。

可事实就是如此,从定襄的运动大会结束开始,戒日王就发动了统一印度地区的战争,其规模之大,不亚于隋末时期,中原的战争,李世民的人在伐那比王国接手了近五万多国联合的杂牌降军,这些人在那边可没有闲着,被初步训练出来了之后,他们虽然没有参与到这场多国大战之中,但是,却是在密卫将领的指挥下,不断的收拢躲避战乱的本土百姓。

要知道,这个地方的百姓,平时的生活本就穷困,被唐军收拢了之后,居然能一天吃上两顿白米饭,不要太享受了。

这个消息被在整个战乱区域散播开之后,就变的一发不可收拾了,各地吃不上饭,或者受战乱威胁生命的穷苦百姓,纷纷向伐那比王国这边涌了过来,人口很快突破了一百万,然后是两百万,乃至更多。

密卫将领急忙向岭南告急,冯盎便立即调了粮食过去,之后,李世民又派了刘弘基前去主持大局,由于此前冯盎在救援伐那比王国的时候,他们的国王就已经向大唐上表称臣了,所以,刘弘基到了当地之后,直接全面接掌了军政大权,现在,刘弘基奏请在印度沿海控制区域设置州道的奏章,已经送往长安了。

这可是一个能


状态提示: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