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大唐农圣>第612章 胆子大的走在前面

干锅鱼子没有辣椒做佐料,总感觉缺了点味道,也或许是长孙无忌问了一句非常倒胃口的话,导致孙享福没有了胃口。

其实这些事怪不着孙享福,是长孙无忌三番五次的跑来孙享福这问计,是朝堂诸公,有事没事,都爱把自己拿不准的事,拿来向孙享福询问,搞的九垸县的驿差,都像是孙家专用的一般,甚至,搞的孙享福每天都差不多要用一个时辰来回信。

“不瞒您说,先前去池塘钓鱼的时候,我还在想,就我现在过的这种日子,给个神仙来做,我也未必舍得换,况且,不是我爱管朝廷的事,也不是我贪念什么权位,是你们都要来找我,您说,我是闭门谢客谁也不理的好,还是力所能及,帮诸公解答疑难的好?”

长孙无忌闻言,也是一脸郁闷,他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朝堂上下这么多智者的智慧,都不及孙正明一人?

应该不是的,是这些智者缺少反思,缺少一种向前进步的思想,就目前来看,只要是孙享福做出来了的事情,朝堂就有很多人有能力复制,甚至将其做的更好,比如长孙冲建设打造的定襄城,就不比孙享福弄出来的善阳城差,上齐,乌兰,泰安等北地新建的郡城,都是在善阳城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从基础建设,到商业便捷度,没有一个比善阳差的。

由此可见,不是这个时代没有才能之士,而是这些才能之士,缺乏大胆创新,开辟更好的局面的那种胆略和气魄。

摸着石头过河,总是胆子大的人,走在最前面,大唐的顶尖管理层,就缺这种走在最前面的勇气。

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与后世人的思想不同。

“若非你是这样的性子,又那里能安然享受现在的好日子呢!罢了,暂且不谈此事,免得倒了胃口,我这里有一封庸的奏折,想给你看看。”长孙无忌从袖口拿出一个折子,递给孙享福道。

孙享福知道,即便是状元,在没有通过实习阶段之前,也是不会直接授予正式官职的,而没有正式官职,就没有上奏的权力。那么,这份长孙无忌拿出来的奏折,应该就是这个正在实习的状元李文庸托他转奏的,李文庸本人,应该是被分配到了江陵这边实习。

古人的创新能力,一直都很低下,这一届的考卷,几乎完全是走了上一届孙享福出的那些考卷的套路,换汤不换药,同样不以分数为绝对取中标准,所有获得三甲的名次的考生,大多都是有一些新奇且又有可取之处的想法的人。

这个李文庸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的文章,直指朝廷现在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几乎推翻了以往官员升迁考评的那一套,有很多可取之处,而他这封奏折,就是他在实习了两个月后,对之前的考卷上提出的那些主张的一些增补和修改。

孙享福本想大致扫一眼就算了的,因为,朝廷现在的制度利弊,根本不是一个在底层的实习生能看的清楚的,可是翻开了之后,他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进去,倒是让一小锅烧的微焦的香喷喷的鱼子,下了长孙无忌一个人的肚子。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这个李文庸居然能凭空设计出一套新的考核机制,虽然其中还有一些条款有些想当然,不过,瑕不掩瑜,朝廷照搬他这套政策,对于整个吏治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地方上若是能够落实,更是能大大推动当地建设,此人能得头名状元,倒是有些真才实学的,但是······”

“正明是想说,即便是这封奏折交到政事堂,朝廷也不会通过是吧!”

孙享福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文庸在奏折里提议,给所有官员设定的新考核机制,除了要看这个官员为当地百姓开辟了多少产业,这些产业,把当地百姓的人均收入提升了多少之外,还要在基础建设数量,人口增长数量,田亩增长数量,富户,上户,中户,贫户的同比,环比数量等等,各个方面,对一个主政官员,进行全方位的评比考核,而且,还要给每个主政官员设定施政预期目标。

比如,一个县有五百贫困户,每年必须要做到减少一成,才算合格,减少两成,才算优良,减少三成,算上佳,中户,上户,同样如此,除非所有百姓到达到富户的程度,并且一直保持,这种脱贫指数的计入,才报废。

这还只是其中的收入一项,别的所有项目,都有类似的考评。

这一套体系,确实能起到鞭策地方官员励精图治的作用,但有些太过理想化了,除非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员,才有可能在这套考核体系中获得上佳的考评,而且,这个官员,肯定会非常忙,非常累,因为,要顾忌的方面太多了。

没有那一个当官的,是真正的俯下身子来给百姓当牛做马的,即便是孙享福这种看不得别人受苦的后世人,也只会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帮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像民学课,虽然对百姓有利,但孙享福每天也就讲一个时辰左右,不会把自己搞的太累了。

还有九垸县这种情况,他能快速的发展起来,是因为它本身具备得天独厚的一些地利资源优势,可以发展一些像养鸭,种稻,养鱼这样的特定产业,而在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任何产业优势,你叫去那里的主政官员把脑袋想破了,也没有什么用,谁去了这样的地方当官,都会年年拿不合格的考评。

“老夫也是这样


状态提示:第612章 胆子大的走在前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