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大唐农圣>第354章 压力山大

孙享福将赵龙传过来的消息交给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大喜,顿时便和房玄龄,李靖等人商议起了如何利用这个高德做文章。

军事谋略方面的事情,孙享福有自知之明,让李靖和房玄龄出谋划策似乎更加靠谱一些,万幸,东北四部还算听话,李世民找他们谈过之后,他们马上就同意了出兵计划,只是有点想不到自己的军队这么快就成为了大唐的主力军,历史上,他们四部在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时候,起到的作用可是正负面都有的,像靺鞨部,先是帮助高句丽,后来才投了唐。

在生活中,远亲是不如近邻的,在国家战争层面却未必,远交进攻,反而是大多数首脑们都愿意干的事情。

所以,李世民和房玄龄等大臣,对于四部首领的忠诚度,还是比较认同的,而且给了他们一些承诺,未来如果拿下高句丽,会以其靠北之地为中心,成立安东都护府,用安北大都护府的模式,来发展安东都护府,尽快的让整个东北地区富裕起来。

几位首领闻言大喜,因为这个安东都护府成立以后,从军队,到管理,都将是他们四部的子民,经济上面,朝廷要求的岁贡也十分少,所以,他们纷纷表情愿意全力配合皇帝的计划,并且一点也不抵触将军队交苏定方来带领。

谈妥了这件事情,几位首领和苏定方连夜就率领少量轻骑兵出发了,而孙享福返回长安的队伍中也多了一个人,侯君集。

李世民用人一向很准确,作为他心中下一任兵部尚书的接班人,侯君集是诸卫大将军中,最长擅于练兵和谋略的,大军远征,要做的准备可不止一点点,侯君集要抓紧一切时间来筹备,而孙享福,则是成为了这个大战筹备组的二把手,侯君集负责调兵,练兵。他则主要负责军事装备以及粮草后勤方面,再加上他身上挂着的科举副主考官这个职务,还没到长安,孙享福就感觉压力山大。

“潞公,明年征高句丽,陛下言明要十六卫大军精锐尽出,不知,这十六卫总共有多少精锐?”趁着换马歇息的空档,从来没有在国家层面参与军机的孙享福,像个小白一样,朝侯君集问道。

“十六卫编制是两万五到四万余人,精锐,指的就是上过战场的老兵,除去留守地方的,各卫差不多都有万余上下要参战吧!加上再加上辅助运输补给的民夫,明年咱们至少要出动二十五万人以上。”

“二十五万以上?”听到这个数字,孙享福头皮就有些发麻。

这么庞大的交战规模,用屁股想也知道会死很多人,也怪孙享福的历史书读的少,历史上的李世民打高句丽,每一场下来,都是几万人几万人的战果,光有记录的斩首数量加起来就有近十万人,具体伤亡,肯定比斩首的数量要大的多,可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打下来,可见当时高句丽抵御唐军的规模之大。

“怎么?你觉得很多?其实这是陛下体恤百姓,尽量的将作战规模缩减到最小了,高句丽有三十七郡,两百余城,民百万户以上,这还不算他们的几大盟友,早在我大唐之前,他们就可以供养的起十万以上的机动骑兵,即便是当下出现了一些叛乱,我估计他们国内至少也有五十万以上的军队,你道为何他们敢对我大唐不恭?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实力,杨广征百万大军都攻之不下,可见他们不是那么好打的。”

闻言,孙享福才对高句丽的实力有了个具体的认知,难怪王浩想方设法都要鼓捣大唐攻高句丽,而李世民的内心里,也一直对高句丽跃跃欲试,要不是孙享福穿越过来,用一系列手段把大唐的国力提升了不少,人家的战争潜力,还真不比大唐低。历史上的李世民也是因为偷袭把颉利偷袭干掉了,才能稍微雄起,不然,东亚这个时期的霸主是谁,还真不好说,起码吐蕃,和高句丽两国在军事实力上,是不比李唐差多少的。

后世的很多史学家认为,唐初时期,高句丽的军队数量应该在六十万以上,而高宗时期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是因为太宗时期,就已经累计了一定的战果。

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拿下了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等十多座要塞城池,将高句丽防御大唐的最强防线撕开,不仅将他们的主战部队打残了,还将这些地方汉化程度较高,生产力较强的十多万户百姓,纳入了大唐。

此后,又让牛进达,李绩,李海岸等将领,率领水路两军偏师,不断的袭扰高句丽,使一直其疲于应对,不能好好生产休养,才慢慢创造了高宗灭高句丽的条件。

所以,这一场战争很可能旷日持久,不能掉以轻心,那么,供养这二十五万大军粮草装备的任务,可就更加不轻松了。

很快,孙享福就在侯君集这里得到了各类战兵日常的消耗数据之后,顿时,他只觉得胸口压了块石头。

难怪一个强大的国家往往会因为一场战争而陷入经济困境,由盛转衰,原来,在古代,打仗就是最烧钱的活,没有之一。

一个青壮战兵在战时是需要吃每日三餐的,而且,不排除冬季寒冷,加餐进补,光是粮食方面的消耗,每个士兵每个月就是一石多,甚至有饭量大的要两石以上,那么二十五万大军,一个月要消耗的粮食,差不多就是四十万石以上,一年下来,就是五百万石左右,这差不多是江南占城稻一半的产量,而要将这么多粮食运送到前线去,另外一半的


状态提示:第354章 压力山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