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明末锦绣>第九百五十一章 南市场

沈阳,是明王朝在辽东地区的统治核心,沈阳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燕国的辽东重镇方城,隶属燕国辽东郡襄平县,为沈阳建城史之初。

西汉时期,始称“侯城”,隶属汉辽东郡,是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称“沈州”。

五代时期,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贞三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明朝建立后也沿用元代的称呼。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胜明朝军队后,将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 天聪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顺治元年,顺治小皇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在神武六年赵国栋奉朱宏三圣旨收复辽东,重新将盛京改为沈阳,成为东北总督驻地,东三省的行政、经济中心。

沈阳在明代就已经成为辽东的中心,根据万历十年的人口统计,沈阳城内共有户籍四万余户,人口十八万余人。当然这些人口和后世近千万人口的沈阳没法比,就是和当时明朝关内那些百万人口的大城也没法比,不过将近二十万的人口规模,在地广人稀的辽东已经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了。

不过经过明朝和满清在辽东地区的长期拉锯战,沈阳人口一度减少到只有三万人。随着朱宏三重新占领辽东,为了发展东北的经济,从直隶、山东、山西一带向辽东迁来了百万人口,沈阳终于恢复到十万人口规模。

现在战乱已经结束了十年,沈阳地处东北,是关内商队来东北收购药材、毛皮的必经之地,所以这几年沈阳发展很快,城里城外一共有二十万人口,已经完全恢复到全盛时期。

朱宏三来到沈阳时已经是十一月份,沈阳这里地处东北,十一月份已经是大雪封路,朱宏三没办法只好在沈阳这里住下来,打算第二年开春在起行回京。

第二年是神武十五年,朱宏三在努尔哈赤的皇宫中已经住了一个多月,春节也是在这里过的。沈阳故宫虽然是皇宫,但是规模和面积根本没法和北京故宫相比,再加上冰天雪地的也没什么玩的,所以朱宏三过的十分郁闷,每天除了和大小老婆们研究身体结构也没什么事。

过了春节就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节,按照传统这一天是灯会,在下午时分朱宏三的长孙朱升铎就来找朱宏三,想要出去玩耍。

朱升铎是年轻人,这一个多月将沈阳城里玩了个遍,沈阳虽然在辽东是第一大城,但是在关内只是一个稍微大点的府级单位。朱升铎出生在南京,在北京长大,这两个城市都是百万规模,玩的自然比沈阳多得多,所以朱升铎实在是待的郁闷死了。

不过今天挺好,朱升铎打听到今天是灯会,从下午开始城里就要举行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作为年轻人的朱升铎自然想要参加,所以来找朱宏三想要跑出去参加灯会。

朱宏三在小小的故宫中也待烦了,听朱升铎这么说心中也想出去看看,虽然朱宏三前世就是东北人,但是也没见过明朝时东北过元宵节怎么过。

祖孙二人打定主意,穿戴整齐带了五十个护卫离开故宫的后门来到街上。

沈阳城是努尔哈赤在天聪十年重修的,努尔哈赤将皇宫也修成了北京皇宫一样的九门。朱宏三和朱升铎从皇宫的天佑门出来,外面就是沈阳最为繁华的南城市场。这时沈阳还没有北市场,北市场是在1921年才形成。在清代沈阳最繁华的是南市场,这里聚集了大量关里来做生意的商家,所以繁华异常,什么酒馆、青楼、绸缎庄、胭脂铺应有尽有。

沈阳有内外两层城墙,最外面的城墙就是后世沈阳的一环路,不过在明末这里是沈阳的外城墙,南市场这里就是后世的五爱市场。因为今天是上元灯会,也是唯一没有宵禁的晚上,所以各色人等都出来看灯,争取讨个好彩头,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朱宏三看了看天色尚早,对朱升铎说道:“小子,咱们出来早了,找个地方歇一歇,等一会儿好看焰火!”

丁谓作为朱宏三的贴身保镖,自然不敢大意,听皇帝这么说赶紧找了一家规模十分大的酒楼,让皇帝皇孙休息。

这家酒楼叫粤海楼,不用想一听就是广东人来干的,朱宏三走了进去一看正是广东装修。

今天是灯会,来吃饭游玩的人很多,粤海楼一层都已经坐满,不过钱能通神,在朱宏三付出十个银元的高价下,酒楼为朱宏三准备出三层最好的房间休息。

朱宏三领着朱升铎来到三层包厢,这个位置十分不错,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整个南市场,这时候天色渐黑,一些商户已经开始准备晚上的灯笼,街道上灯火通明。

到了广东馆子自然要点广东菜,朱宏三在广东生活了十多年,自然有什么菜烂熟于心。朱宏三随便点了七八个小菜,和皇孙朱升铎在这里边吃边喝,边等着天黑后放焰火。虽然这个粤海楼地处东北,不过看样子这家掌柜真是从广东而来,几个广东小菜准备的很不错,已经有粤菜的七八分火候,这已经十分不宜了。


状态提示:第九百五十一章 南市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